要闻
财经
军事
文化
教育
科技
旅游
房产
健康
公益
地方
民族
邮箱
云采编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
>
我的广播年华
>
故事
【我的广播年华】田山川:广播好玩
刚进央广那几年的零打碎敲不算,11年的时政记者,13年的新闻编辑,9年的民族广播,就把我这辈子的广播生涯瓜分了。
2016-11-25 22:26
【我的广播年华】胡翼: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广播的梦
从大学毕业来到央广,如今已经17个年头。从当年的莽撞精瘦,到现在腹部一块东坡肉,时间流逝,身材在变,心中那个广播五彩梦却从未改变。这里就不提从脖子上挂钥匙时就守着黑匣子听岳飞传、小喇叭、星星火炬、今晚八点、午间半小时……义无反顾的报考广播学院的往事了。
2016-11-25 22:22
【我的广播年华】靳雷:用别人的故事感动自己
我曾经参观过一个村里的陈列室,竟然还有讲解员!当然是村民。水平不能苛责。背诵痕迹不是一般地重,而且还没背熟;口音就更别提了。所以,参观者也不被吸引,散漫得很。
2016-11-25 22:21
【我的广播年华】宋莉:闲谈入台的那些第一次
作为一个1992年入台工作的人,20多年应该感受很多吧,然而,日复一日,埋头在稿子和声音里,真要写成文字一时竟不知从何处下手。
2016-11-25 22:19
【我的广播年华】梁岳:杂陈旧事话央广
1979年高考,怀揣文艺梦的我填写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艺编辑专业,梦想今后成为一个剧本作家。然而,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发现,我被分到了新闻系新闻编采专业。从此,广播新闻成为了我的职业,目前看来,这一定是我终生的职业了。
2016-11-25 22:13
【我的广播年华】李胜:“联报”旧志
二十多年前,入台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在新闻中心新闻节目部当编辑。彼时还是开盘录音机、录音带的录播年代。新闻节目部一位主任、三位副主任,各带一组:一个组值白班,编发整点、半点新闻;另三个组轮夜班,编发当日《全国新闻联播》和次日《新闻和报纸摘要》,俗称编“联报”。
2016-11-25 22:09
【我的广播年华】于芳:责任与幸福共生
1971年5月13日走进中央台播音部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时光却已悄悄流过45年。与年轻同行们不同,我和广播结缘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入行后才慢慢爱上的,属于先结婚后恋爱。
2016-11-25 22:09
【我的广播年华】苏扬:漂在北京
“广播年华”,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一首歌,郝云唱的《活着》。其中有这样一句:“一年一年时光飞逝,还是那一点点小积蓄,我喜欢的好多东西,还是买不起。”
2016-11-25 22:03
【我的广播年华】李晓冰:结缘《小喇叭》
话说在中央台有一糙老爷们儿,顶着一脑袋白头发,胡子拉碴不修边幅,踢足球爱喝酒,貌似民工乙,一把年纪了还不退休(注:长相与实际年龄不相符),一打听,却是个给孩子们做节目的编辑,私下里还号称“博士爷爷”。其实,除了小听众知道《小喇叭》里有这么个老头儿以外,就连隔壁办公室的老王被来访的孩子们问及时,竟也是一头雾水,甚至还悄悄朝《小喇叭》办公室里张望,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博士爷爷呀?我怎么没见过?”
2016-11-25 21:57
【我的广播年华】刘川:时光给全球华语广播人的名片
偶然翻看旧相片,那一年,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在青海举办,我为全球华语广播写的祝福,被做成横幅,挂在胜利宾馆的主楼门口和林间小道上。每每走过,横幅映照蓝天,内心是难以言表的欣喜与满足。那是2010年,我加入全球华语广播网的第六个年头。
2016-11-25 21:56
3/11
GO
声音
习声回响
每日一习话
嗨!七点出发
热点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频道导航
新闻
财经
军事
文化
教育
科技
旅游
健康
广告
地方频道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淅江
安微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深圳
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