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聚焦节能环保改革 > 环境形势严峻原因 > 法制不健全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能否提速

2013-09-13 10:33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力促空气质量改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既要发挥“国十条”等政策文件的调控作用,更要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大气污染,通过修订完善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构建从国家到地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定了十项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指标性、计划性、针对性、灵活性,但它毕竟不是法律,缺乏法律层面的恒定性、强制性和可诉性,依然难以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问题。

  我国198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最近一次修改是2000年,至今已13年之久,已远适应不了治理空气污染的严峻现实需求。2006年该法又进入修改程序,但修改草案稿于2010年1月由环保部报国务院法制办后,一直处于“排期”状态。用13年前修改的法律治理当下的大气污染,已明显不合时宜。

  法律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权威武器。笔者呼吁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同时,尽快修订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增加对恶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强化防治大气污染的政府责任,明确政府问责机制;调整立法价值取向,删除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目的,突出以保护公众健康和公共福利为根本目的。明确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本着“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节能减排得收益、获补偿”的原则,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治理;大幅度提高对排污者的处罚力度,取消罚款最高限额规定,大幅提高处罚金额,根据违法排污行为的恶劣程度给予经济处罚。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要注意赋予地方更多的权限,不必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一些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各地地方立法予以规范。

  一言以蔽之,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并不是彻底根治大气污染的灵丹妙药,惟有真正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步伐,大气污染防治才能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作者刘武俊 系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邹佳琪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