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绿色中国行动 >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老韦的老照片

2014-07-29 11:2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是红水河,它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呈红褐而得名。在采访的第一站广西,这是未到红水河的印象。

  从南宁坐车出发,4个多小时后抵达红水河大桥。午餐的地点就在红水河边,紧邻着红水河大桥,这让我有时间站在桥上,远观红水河,红水河两岸青山连绵,而眼前的红水河就像一条绿色的腰带环绕其间。

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减少了77%,如今的红水河,碧波万顷,美如漓江。

  我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这,真的是“红水河”吗?一串爽朗的笑声之后,却并没有人立刻告诉我答案,好似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疑问始终在我脑海萦绕不去。

  吃完午饭,我们一行人登上了一条船。船行驶在红水河上,两岸的青山倒映水中,恍惚身在漓江。本地人,东兰县退耕办主任韦宏民可算是开了口,伴着发动机的声音,老韦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以前的红水河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两岸的山坡几乎都是荒山,除了庄稼和杂草,就很少有植被的覆盖。

红水河岸边,小照片是退耕还林前的荒坡,如今满眼绿色,这中间经过了14年的坚守和努力。

  变化始于2001年,东兰县开始退耕还林的时候,彼时,红水河两岸的坡地上破天荒的不种粮改种起了树,也就是从这年起,红水河的水在悄然地变化着。

  我说,“退耕还林前的红水河两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靠语言的描述很难想象。”没想到,说着说着,老韦从随身携带的纸袋里掏出了一张照片,照片拍摄的日期正是2001年,东兰县退耕还林工作刚开始的时候。

编辑:邹佳琪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