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丝路新春 >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那几个土库曼年轻人

2014-02-10 00:53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奥维斯是个小伙子,在阿姆河畔的天然气井作业区碰到,他每天的工作是巡视15口天然气“单井”,查看并记录各种情况,随时修正、报告,持续工作一个月之后,他才可以回家休息。奥维斯的家在古丝绸之路的名城马雷,距离他工作的气田所在地土库曼纳巴特200多公里,虽然离阿姆河很近,但是奥维斯的工作地点实实在在是在荒漠之中。周围最重要的植物是沙漠中的骆驼刺。他的汉语足够好,可以明白我说的“枯燥”、“单调”,但他说不是那样。他说他的工作“乐在其中”。每天晚上收工之后,他就转换成“学汉语”模式,我把话筒关掉问他真的么,他说当然是真的啊!每天,花两个小时学习汉语,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就可以用汉语字典自己学习,随时找周围同事请教。

土库曼小伙子奥维斯在阿姆河气田作业区工作

  这是奥维斯的第二份工作,他说自己很看重。如果汉语水平足够,并且工作出色,他可以得到去中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我所理解的奥维斯,应该是以这种朴素的热情在工作吧,和职业无关,和报酬似乎也无关。因为不仅仅是奥维斯,在土库曼的每一天,采访中遇到的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类似的笑容,应当不止出于礼貌。

  在土库曼斯坦,土库曼语和俄语是通行的语言,会说英语的年轻人也不是特别多,在存放了土库曼“国粹”的地毯博物馆,遇到的讲解员姑娘说一口流利英语,她在每一幅挂毯前的讲解都以极其讲究的停连、顿挫展开。我们提出买一点小挂毯作为纪念时,她友善地请我们派一个代表跟她去另外的办公室。成为这个代表之后,我被深深震惊了。无论价格高低,外国人去购买所有和毯子有关的商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流程。记不清是填了七张还是八张表格,仔细被核对了无数遍表格之后,我也只好“没脾气”了,因为每一次填表,讲解员姑娘都诚恳地告诉我这张表是什么用途,与刚才的表有什么区别。哪怕手掌大小的毯子,也要严格丈量尺寸,填在表中。更重要的是,她带着清浅笑容,告诉我,地毯是国家的珍宝,每一笔“出口”都要有记录,海关工作人员会严格查验,对土库曼人来说,地毯是骄傲,请我们务必理解。

  这个土库曼姑娘的长发编成发辫,和博物馆里的挂毯工艺一样精巧,她职业而训练有素,对我更大的触动是,那种由表及里的国家认同感。她代表土库曼斯坦向我解释,地毯作为国之珍宝的含义和需求。

  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路上遇到,在土库曼的采访和辗转周折不断,也峰回路转,而更多的地方像是被洒落在沙漠里的若干光束,色彩不算明朗,淡然轻快。里海岸边和阿姆河畔,有很多东西,却又隐匿起来,偶尔闪现。

  从土库曼斯坦回来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后续的工作交接,我和蓝莉互相加了QQ,最近她突然在QQ上问我,中国人说的“人生四大幸事”是什么,她解释说自己在继续学习中国文化。隔天,她的QQ签名档已经改成了“他乡遇故知”。我问她谁是故知,她说,就是你们,不是“一见如故”么。

  米斯坦归来,又盼归去。

[1][2]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涂傲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