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乐玉成:中哈合作共建丝路经济带前景广阔
2013-12-29 16: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中哈合作的特点在于战略性、速度快、广泛性,中哈合作这么多年,确实发展速度很快,您怎么理解习主席提到的创新的合作模式,跟现在会有哪些不同?
乐玉成:创新的模式很多,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思维吧,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哈萨克斯坦投资或者合作,跟西方国家跟欧洲不一样。比如主要边境口岸的利用,我们跟新疆1700公里边界,有5个国际口岸是相互连通的,每天来往人员货物很多,所以在利往来上就在边境地区特事特办。现在有一个国际边境中心封关运营,哈萨克人进这里不算出国,中国人进来也不算出国,货币可以本地结算,可以用哈萨克坚戈也可以用人民币。前不久在巴克图口岸中哈双方达成农产品快速通关协议,中国的蔬菜水果很多,哈萨克天冷缺水果蔬菜,如果按正常通关,一天两天的通关过来就烂了,所以双方就达成了这样一个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协议,现在每天约50辆卡车通过这个通道,给哈方送去新鲜的瓜果蔬菜。
金融领域方面,中哈不断扩大本地结算,可以直接在街上换人民币,这个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非常有帮助。新疆有叫中亚和多联体国家的医院,这个医院是带俄文翻译的,非常适合不懂汉语的人去看病,所以很多哈萨克人都愿意去新疆去看病,他们可以通过医疗旅行社办理到中国医疗旅行,边看病边顺便看看买点东西。
中医中药在哈萨克也很受欢迎,针灸、按摩他们都非常喜欢,包括总统本人也喜欢中医保健。我们最近还在探讨联合办学,不是简单的派学生到中国去留学,而是中国老师到这边来,比如复旦大学在这儿办一个分校。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一个教育合作。哈萨克人到中国留学兴趣很大,现在在中国境内学的上学的有9560人。中石油同哈萨克的教育部、科教部刚签了协议,支持资助哈方建设民族舞蹈和芭蕾舞学院,将来里面可以建立中国文化中心。
我们的合作要适应当地的特点,只要可行可操作就可以做,不要太教条,有的可以先行先试。
记者: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方方面面去努力,您觉得是否需要一个一个引擎,一个主要的路径去推动呢?您讲的先行先试,哪些方面可先行先试?
乐玉成:丝绸之路不是一个机器,一打火现在开始发动,其实它早就开始慢慢运转,现在中哈之间合作大项目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和雏形。现在有几个互联互通举措,比如渝新欧铁路,重庆、新疆到欧洲到圣彼得堡,这个铁路非常好,班列,货运班列,定期的拉货,所有货物从重庆运到圣彼得堡,比海上运输提升1/10时间,是非常便捷的。
另外双西公路,就是从中国西部到欧洲西部,经过哈萨克、俄罗斯一直到比利时的安得维普港这条路,现在的问题就是哈萨克境内2700公里公路的条件比较差,速度上不来,而且可能需要好多年维修,大概到2020年左右才能够弄好,好了之后一路贯通,中国境内可以从连云港海上一直到安得维普,正是一条很重要的丝绸之路。
哈方也特别看中连云港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哈方租用了连云港码头,就是要成为一个物流集散地,哈方比如从新加坡买了20台彩电,从马来西亚买冰箱,或者买什么粮食全部都运到连云港储存,然后从连云港装集装箱一直运到哈萨克,节省了时间和资金。这个是双向的,对中国也有利,对哈萨克也有利。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丝绸经济带的基础,它不是刚刚开始,实际上一直在做,只不过现在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构想提出来后,要加速加大投入,加快速度来建,而且是有目的的,有顶层设计的去建,这个跟过去开始可能就是根据需要来做,现在根据针对性,根据战略性跟有目标去推动还是不一样的。
比如,空中航线,现在南航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所有的客户运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再分到全国各地,这也是办法,但是如要是一个地区直航人多,也可以直航,还有一些像新疆喀什、塔城如果要是直航需要也可以。交通航空一定要发达,这样子你才能够把人交往带动起来,只要选择多了,交往就会多。
哈萨克面积很大,272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不太发达,从一个城到另外一个城市基本以飞机为主。发展高铁问题就是人不多,挺浪费的,所以可能还是航空更好一些。
编辑:刘梦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