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诉求
2013-11-02 09:06 来源:陕西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诉求一: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首个自贸区
8月22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准确地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属于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缩写FTZ)的范畴,它与平常所说的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解释。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缩写FTA)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之间通过谈判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大区”。而自由贸易园区(FTZ)是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法律法规在本国境内某一特定地域设立的、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航运服务、便利化环境、税收优惠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区域。
专家们呼吁西安应该仿效上海建立的,正是在世界经济交流活动中运行卓有成效的自贸园区。上海自贸园区突破了以往自贸园区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国际贸易中的‘正面清单’变为‘负面清单’管理: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制订的目录中,列出了我国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所有的外商投资和商业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负面清单管理可以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同时扩大开放。对增强外资信心,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冯宗宪说。
世界上最早的自由贸易园区产生于意大利,因生产力提高和产业转移而产生,客观上又产生了提高经济效益、扩大贸易规模的结果。“负面清单”在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中之所以重要,本质上是因为自贸园区的建立,提高了经济效益,各类生产要素聚合,交易低成本,生产高效率,非常有利于创新发展,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迈向国际,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
一般来说,自贸园区多建设在港口,繁盛的商品贸易,多方位的投资和生产,物流的高度流动,世界航运的繁如流水,都令经济的命脉为之通畅。长期以来,自由贸易园区为地域经济及腹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而在西安这样的内陆地区,外资缺乏、贸易不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推动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机会和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发展中进行‘先行先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冯宗宪对西安建立自贸区的必要性有独到的认识:“西安地处全国的交通要冲,交通运输便利,国家在“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即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内陆开发开放高地。这一地区科技、教育、经济、国防实力等都相对均衡,禀赋很好,但是不够大、不够强。”在中国和中亚现有每年460亿美元的贸易额中,陕西所占比例不足1%。多年来,陕西对外交流的地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一斑。
“丝路经济带覆盖30亿人口,面积达几千万平方公里,贸易潜力巨大,不言而喻。西安地处内陆,更要打破以往沿海先发展,贸易强的桎梏,创造开放条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冯宗宪这样说。
编辑:龙明洁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