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个人梦想的聚合。寻梦路上总有无数纠结、痛苦之时刻,但咬牙坚持、全力付出,平凡人生方现光华。在这里,我们讲述几个身边人的寻梦故事,说说他们苦乐、执着与坚忍。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2016年两会特别策划《我的坚持》

蔡爱萍

蔡爱萍,从事乡村医生事业45年。“乡村医生”原叫“赤脚医生”,是上世纪“文革”期间出现的名词,主要是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这是一支庞大的农村医疗队伍,他们忙碌在中国穷乡僻壤,虽然谈不上是正式的医生,但乡亲们离不开他们。爱萍就是这支庞大队伍中的一员。

平凡中坚守的乡村医生
1/2
45年,她独自撑起全村健康的保护伞

  一个隆冬中的清晨,刚落过雪,坐落在胶东半岛大山中的门楼镇,开始了一天宁静而祥和的生活。路上没什么行人,偶尔有几辆拉货的旧三轮在雪地上吱呀地压出痕。远处走来一个妇人,头发几近花白,脸上留有农村妇女长年辛劳烙下的皱纹。只见她抿着嘴,低着头,顶着风雪快步前行,转眼消失不见,钻进了村里唯一的一家卫生室。

  她动作麻利地脱下外衣,换上白大褂,打开盛满药器和医疗器具的柜子,一丝不苟地开始了迎接病人的准备工作。这位农村妇女叫蔡爱萍,今年63岁,是一名乡村医生。到了本该退休年纪的她,仍然每早7点准时出现在村卫生室。

  今年是蔡爱萍从医的第45个年头。45年,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忙碌着,在简陋的诊室内,在乡间泥泞或尘土飞扬的小路上,在乡亲们的炕头上,总能看到她为乡亲们诊病、打针、拿药的姿态,看到她行色匆匆的身影。

  “坚持一份工作,过得也不会比别人差”

  “乡村医生”原叫“赤脚医生”,是上世纪“文革”期间出现的名词,主要是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这是一支庞大的农村医疗队伍,他们忙碌在中国穷乡僻壤,虽然谈不上是正式的医生,但乡亲们离不开他们。爱萍就是这支庞大队伍中的一员。爱萍于1970年高中毕业,当时中国正处“文革”期间,没有恢复高考,由于学习优秀,政治上要求进步,通过村里推荐,经过一定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1977年冬天,她和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并取得了好成绩,却因亲属中有海外关系,没被录取。金色年华,错过了人生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爱萍很痛苦,无奈中的她转念一想,既然升大学无望,那么继续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错。毕竟,在那个年代,村医也算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

  刚做村医时,看到曾经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上班、结婚生子、生活优渥,年轻的爱萍多少有些心有不甘,她暗暗鼓励自己:坚持一份工作,好好干,过得也不会比别人差。

  当村医的惊心动魄:差点就害死了一条人命

  爱萍所在的村曾有过三个村医,到现在,就剩下她一个还在坚持。当被问及是否有过想放弃的念头时,她留下了眼泪:“我怎么可能没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呢,我当时真的不想继续做医生了!医生要担风险,我不敢了!我害怕??”

  青霉素,这个临床上被使用得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却有四成病人死于其皮试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危险性常常让人闻之色变。向来没有过什么失误的爱萍,在刚做村医没几年时,有次在对一个发热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这种险情却发生了。“我差点就害死了一条人命!”想到那件事,爱萍非常激动,不停地抹眼泪,胸口起伏着,久久不能平复情绪。

  见到病人过敏反应如此严重,她突然想到,出嫁到外村的好姐妹讲过,他们村的一个民工,因为青霉素皮试过敏,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事情。以防万一,她之前在卫生室里备着这两种救命药物——盐酸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一个激灵,她马上翻箱倒柜找出这两种药给病人注射。

  命悬一线的病人,总算逃过一劫。爱萍松了口气,却心有余悸地大哭了一场。回到家中,爱萍谁也不见,好多天不出门。陆续有人上门求诊,也都被她坚决拒绝。这次眼睁睁就要发生的医疗事故,给爱萍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她甚至觉得自己再也没勇气为别人看病。过了好几天,随着上门求诊的人越来越多,在大家的不断规劝下,她的心结才慢慢解开,平复了心绪,终于同意复出坐诊,虽然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想起这件事仍然会觉得很十分后怕。

  暗下决心,医术上一定要“有底气”

  这件事并没有让爱萍放弃村医这份事业,她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医生的身份。乡村医生虽然只培训了短短一两年,却要对全村人的性命负责。之前粗浅的医学知识摄取,在严肃的生命面前,便沦为了三脚猫功夫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于是,爱萍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成为在医术上有底气的乡村医生。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为了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从那之后,县里镇里,只要哪里有医学讲座或者医术培训,她都积极参加,并且通过亲朋好友,买来许多医学书籍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利用休息时间,到县里和镇里医院遍访名师,积极参加医学手术观摩,丰富临床经验。通过努力,医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加之态度好,越来越受到村民的喜爱,她更加坚定了一生奉献乡村医生事业上的信念。

  拒绝高薪,一干又是十五年

  上世纪70、80年代,国家贫穷,城市医科专家奇缺,农村医疗条件更是差。一些疾病的发生是随时的,村民白天上卫生室看病,晚上遇到头疼脑热的,大多去找爱萍。无论多晚,无论天气条件多差,她从无怨言,及时出诊。

  1981年夏季的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她在卫生室得知,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胎盘羊水过多,生命危在旦夕。她马上赶过去,抱起婴儿就口对口地实施人工呼吸,把婴儿口腔的羊水吸净,婴儿终于转危为安。

  2000年,由于爱萍服务态度好,诊断治病水平也不断提高,有人请她到市里诊所工作,并许以高薪。她拒绝了,因为她热爱乡村医生这个平凡而高尚的工作,舍不得朝夕相处爱她敬她的乡亲们。再加上当时的爱萍已经上有老下有小,尽管每个月仅有几百元的工资,她还是在乡村卫生室坚守下来,这一干又是15年。

  独自一人撑起全村生命健康的保障伞

  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爱萍幸福而知足,女儿工作了,老伴儿支持自己的事业,日子过得简单有序。在坚持并热爱了一辈子的医务工作中,村民的信任一直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不求回报的付出以及高尚的医德,也使得爱萍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口碑医生”。

  平静和谐的门楼镇,一个村诊所加一个村医,撑起了全村人生命健康的保护伞。爱萍,作为守护健康的使者,也更加坚守自己的责任、珍惜和村民们长期培养起来的感情。谈到对未来的希望,爱萍说:“只要身体许可,国家需要,就会一直干下去,能坚持一天是一天。”

  采访临近结束,爱萍说,送完记者到村口后她还得赶忙回到卫生室上班。因为,如果前来就诊的乡亲找不到她会很着急??

  雪白的大地上,留下爱萍渐渐远去的脚印。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法务部邮箱:fawu@cnr.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50508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 版权所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