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香格里拉古城突发大火 > 要闻
香格里拉古城居民:老祖宗留下来的什么都没了
2014-01-14 00:25 来源:中央电视台 说两句 分享到:
好,非常感谢崔晨韬,那由这位记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现在当地的这种对于火灾的调查情况已经进入到了公安的进入阶段。那好我们来经过今天下午四点半香格里拉县政府公布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对基本的一些东西,比如说起火点是在哪,起火的原因大家注意是一个客栈用电不慎。换句话说是因为电线线路是这场大火的导火索,那么火势蔓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同样通过火灾当天迪庆州的常务副州长张志军他说了三条,第一、古城内的建筑大多都是土木结构的,风一大然后火就迅速的蔓延。另外这个道路非常狭窄,救火车进不去。第三,由于天寒地冻气温极低,所以水压不足,给扑救带来极大的苦难,我们来看不管是土木结构,还是到非常狭窄,这两点恰恰是香格里拉古城成为月光古城的这样一个特色,特色不应该成为救火的障碍,咱们再来看第三条天寒地冻,气温极低,请问天寒地冻,气温极低是今天才发生的吗?这个气候和气温的现象应该是年年如此,一直要到火灾发生才会成为一个给扑救带来极大困难,应该这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原因。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在本台记者在采访中还有这样的两个发现,那么就是关于有一个叫双消防系统,关于这个系统我们应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这个月光古城是独克宗古城是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前这个城是没有消防系统的,那么直到近些年州政府、县政府才花了巨资,把这个消防系统给建立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消防系统只能建立在户外。那好了,就造成了两套消防系统,一个是市政消防系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数量不足,没有明显提示,有的甚至被住户给掩埋了,所以火灾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没有发挥作用。另外一套就是古城的消防系统在2012年5月份的竣工,刚才我说的,建设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做好保温的处理,导致临到用的时候结冰而没法用。就这样,古城的两套的消防系统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如果我们顺藤摸瓜的话,这个大火的导火索因为客栈的电线,那么它火势的蔓延是因为消防栓,那我继续深究下去的话,这个大火的根源到底又是在哪里呢?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古城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这是2012年来自于云南迪庆消防支队放火处处长康志红所写的一篇名为《浅谈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文章里的内容,里面还提到独克宗古城每幢建筑的屋面相互毗连,既无防火墙,又无防火间距,如果一处起火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如今面对这起因用电不慎而引发的大火,这篇文章在2012年的担心,今天成了现实,而对于古城里的居民来说,用电问题他们也一直有担忧。
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客栈经营者 郎加:
非常的恐怖,(之前)我和我老婆去四方街跳舞的时候,电线就着火了,然后就停电了,老的电线还没接好,以前老电线电压不够,电线以前很细的,现在古城用电越来越多,负荷不够,我亲自看到这些电线就着火了。
解说:
郎加,两年前从四川甘孜来到独克宗古城开了一间客栈,事实上一些经营者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古城里老旧的电线问题,他们也向相关部门反应过。
郎加:
差不多五年前我的好朋友,他说这个电线的问题,这些问题香格里拉那边90%都是木头结构的,它最怕这个,然后他好像去了香格里拉县政府好像去了三次,但是没什么反应。
解说:
知道隐患却未必就能放缓于未然,除此之外对于一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木质建筑为主的古城,为何从前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火灾,却在如今发生了呢?
电话采访
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居民 扎西·鲁茸江参:
原来古镇居民自己救火的时候,就是哪栋房子着火了,第一时间首先把着火房子周围的那几栋房子的房顶给掀了,会在每个房顶上分几组人,用水浇湿房子,不要着火再扩展过来,水是从古城有口古井,老百姓排着队然后拿着盆子、桶排着队接力地往火灾运水。
解说:
曾发挥作用的老办法掀房顶,如今已不能起效,因为在去年9月份迪庆州地震不断,当地政府考虑到群众住房安全,发放补贴,鼓励群众把屋顶用蚂蟥钉加固,屋顶背风是否是此次火势蔓延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现如今的香格里拉已是中国旅游的圣地,在2012年香格里拉县接待游客757万人次,旅游收入70亿元,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占到全州约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而旅游经济也给古城的建筑带来了变化。
郎加:
原来古城的空地有很多开客栈的人,全部用老木料重新建起来的房子,比如说以前的房子只有一楼,他们建成二楼,现在建成三楼,一般古城高就是只能建二楼,三楼不能建的。有些人聪明把这个木板加长一点,然后在这个上面,有很多客栈都建了三楼。
解说:
频繁新建的建筑不但使得古城显得更加拥挤,也破坏了古代原本科学的空间格局。在今天《人民日报》的一片报道中,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刚表示说,独克宗古城早前并非都是鳞次栉比的房子,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放火通道,堆肥料的地方,专门堆柴火的地方等,甚至还有菜地等,这在防火防盗上起到了很大的缓冲作用。以前独克宗古城临街的建筑都是一层,建筑之间形成的层叠式结构有利于救火,而反观现在的古城建筑街巷的古代躯壳和现代使用功能拧巴在一起造成许多不变,甚至是安全隐患。李刚所长还分析说究其原因其背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城市管理的缺失难辞其咎。
董倩:
如果您注意的话,在刚才的短片中提到了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恰恰是云南迪庆消防支队的一位专业人士叫康志红,他写的一篇文章是2012年的时候就写了,那么他在分析古城消防安全的现状及特点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前三条,一个是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蔓延迅速,建筑的特殊的布局导致火灾的危险性大,还有就是消防通道,消防设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请大家看这三条跟刚才我们来分析的,这个州政府所提供的火灾的原因是不是高度的一致?那刚才的短片中还提到了当地的居民,那么当地居民的一些本能的观察,再加上一些专业人员的精准的分析,为什么就没有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听另外一位专业人士,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总工程师杨瑞新的解释。
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总工程师 杨瑞新:
一个最难的问题就是,比如说房子密度太大,间距太窄,你没法去拆它,因为尤其是这一类的古城,你说你要拆它,那么文物部门也好,还是管理部门也好,他从他的管理规定上是不允许我们去做的。你要你要拆掉中间的房子或者什么的,那么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我们是根本不可能去拆掉,我们只能在某一个部位我们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增加一些防范的手段,技防人防这样一块儿来做才能做得到。
董倩:
让专业人士一分析,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问题来了。你看每个部门似乎都在做着消防,都在做着消防措施,但是为什么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这事就拧巴了呢,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原来这个古城做过一次改造,那么改造的时候在主街区能够按照国家的规范相隔相隔多少多少米,而且主干道上还都按照国家规定布置了消防栓,但是在下街区里就做不到了,可见有了这个规划你不落实也照样没用,那古城的消防安全措施要怎么做我们继续听杨工程师的说法。
杨瑞新:
作为古城的消防安全的措施,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从长远的方面来考虑,站在长远的方面(来说),在开发尤其是把它开发成旅游小镇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对我们的建筑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它能不能开发作为比如经营等场所,要是作为这些场所使用,我们应该怎么样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尤其是一些自动的消防设施,这就需要我们从长远的法规标准来规范它,需要我们从整个古城建设规划,或者是开发性的规划来统筹它。
董倩:
编辑:晓凡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