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 盘点2014·看改革
2014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2015-01-09 16:35:00 来源:兰州晚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国企改革稳慎推进。继上海在去年底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之后,约三分之二省份也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和关联性改革方案正在深入研究。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推动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调整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根除按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
一年来,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改革组合拳打出,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健全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序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4年收官之际,广东、天津、福建获批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自贸试验区“家族”的新成员。同步扩大的,还有运行一年多的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域。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自贸区时曾如此表示。如今,试验区的“扩围”,彰显我国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以前进口生物样品的审批时间至少1个月,如今压缩到了3至5天。”设在上海自贸区内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充分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一年来,该企业已进口实验用生物材料超过900批次,98%的样品都能在预定时间到达实验室。
一年来,一系列着眼改善民生的改革推出,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就业创业的税收政策、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
一系列重大改革的背后,是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密部署。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自成立以来,专项小组先后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以及3次联络员会议、19次专题会议、32次改革工作协调会议,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特别是专项小组组织20多个部门、60多人组成五个调研组,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调研,并牵头形成了调研总报告,确保一项项重大改革有序推出。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的话表明此番关键领域改革之艰。
筑梦apec蓝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迎难而上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市环保局通报,201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8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全年pm2.5一级优天数达93天,同比增加22天。2015年北京提出,更大力度治理努力使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
“apec蓝”,成为2014年最能体现百姓心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会议上承诺要实现“apec蓝”;国家发展改革委说,到2030年会实现“apec蓝”;广大国民更是期盼它能早日到来。
自2014年2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以来,围绕中央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部署,各地区积极行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迎难而上,积极试点,稳慎探路。
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处罚力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强化节水准入,开展水权试点,出台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和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推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项项改革探索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日益清晰。
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这样才能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二者放在一起,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改革规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自然资源统一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管护的思路。
2014年12月22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无疑将进一步扫清自然资源统一管护的产权管理障碍。
编辑:谢梦瑶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