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大会 > 高清图集
[遵义会议80年]“给你讲讲爷爷长征的故事”
2015-01-15 11:09:00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说两句 分享到:
孔晓(左一)向游客讲解遵义会议的故事(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孔晓说,爷爷原名叫孔权,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由黄克诚作为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查参谋。
1935年2月26日,红军攻打娄山关战役中,孔权作为突击队队长,率领队员与敌人激战,他的左腿胯骨中了敌人的6发机枪弹,伤后被迅速送往遵义城内治疗。由于当时红军医药奇缺,医生只能用“鸦片水”为麻醉剂给他做手术。
“由于伤势太重,中央军委干部团决定把爷爷留在金沙县一户姓宋的财主家,继续治疗养伤。”孔晓说,关键时刻,群众没有忘记红军,是他们一次次与留守的看护一起,上山采草药给爷爷敷伤口,救了爷爷。
为了生计,孔权改名孔宪权,在遵义县枫香镇一带走村串寨卖针头麻线、当瓦匠、替乡亲写诉状。15年后,他联系上自己当年的领导、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杨勇,恢复了党籍和工作。1955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建馆,孔宪权成为第一任馆长。
时光荏苒,不复过往。每当孔晓向游客讲解到娄山关战役时,她的内心就会泛起一丝波澜,而她爷爷的故事,也因为其他同事的“提醒”,激起不少游客的兴趣,纷纷要求孔晓讲述红军爷爷的传奇。
曾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听闻这个故事的上海游客陈方说,孔宪权的故事让以前抽象的长征故事变得可感、可触摸。而红军后代讲红军的故事,让遵义会议变成了更具有亲和力与说服力的鲜活历史。
“爷爷已成为整个家族的精神标杆,更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为人处世的楷模。”孔晓说,因为是红军的后代,她有责任和义务把红军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孔晓(左一)正在向游客讲解遵义会议的故事(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1][2]
编辑:谢梦瑶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