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对于新冠病毒起源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是全球现象,源头尚不确定,此时应关注如何应对遏制病毒,避免地域的污名化语言。世卫组织将新冠病毒命名为“COVID-19”,就是以专业方式命名,不同任何地区和国家相联系,以避免引起更多歧视。新冠病毒起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由科学家和医生得出专业的结论,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标签化。
以科学的态度探究新冠病毒起源,以合作精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应该成为全球面对疫情时所持有的基本共识。2020年4月8日,由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团队共同撰写、发表于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新冠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网络分析》(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一文引发全球高度关注。论文第一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在接受CGTN视频连线方式采访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解答。福斯特介绍说,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类型。他们分析了自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间从世界各地采集的160个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数据,发现了三个主要新冠病毒变体,并根据氨基酸变化不同将其命名为A、B和C型。其中,A型病毒与蝙蝠及穿山甲体内发现的冠状病毒最为接近,为原始病毒类型;B型病毒衍生自A型,并非原始病毒;C型病毒衍生自B型。A和C型病毒多发现于欧洲人和美国人中,B型病毒是东亚最常见的类型。目前,研究小组已经将分析扩展到了1001个新冠病毒基因组。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可能是由蝙蝠传到人,具体时间发生在2019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间。该研究从一个方面说明,从病毒类型和首例病例感染时间上看,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并不发源于武汉。该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问题,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揭示新冠病毒的起源,并有助于全球疫情防控的开展。
病毒不分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新冠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疫情,人类既要抗击新冠病毒,也要抗击“政治病毒”,更要超越一切可能存在的分歧,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次强调,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需要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科学,而非谣言;需要团结,而非污名化。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的磨难;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是全人类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不应造成全球分裂,而应促使全球团结;不应造成全球仇视,而应促使全球互助;不应造成全球对立,而应促使全球合作。面对疫情,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唯有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全面加强团结合作,才能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尽快战胜全球疫情,最终赢得抗击全球疫情的全面胜利。(特约评论员 付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