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习近平初到地方即分管经济:工农业产值年均增10.3%

2015-01-20 09:15:00  来源:人民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原标题:习近平初到地方即分管经济:工农业产值年均增10.3%

  习近平是这样做县委书记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伟 | 综合报道

  河北正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石家庄以北15公里。

  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正定却还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成了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

  渴望改变、渴望富裕成为正定人民的共同心声。

  就在此时,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正定。从此,他与正定40万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奋斗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带领正定人民走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同志初到正定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以及文化、教育等工作。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由此,正定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全县上下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大好局面,正定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

  到正定以后,习近平同志没有坐在办公室,他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

  习近平同志通过调研很快发现,这个全国闻名的高产县竟有不少农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1981年底,正定的工农业总产值20673万元,人均年收入仅148元,每天只有4角钱。

  “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同志认为,高征购造成了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必须及时纠正。习近平同志和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1982年初夏,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初步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县长程宝怀高兴地对习近平同志说:“你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要从根本上贯彻中央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精神,还必须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找路子。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反复研究,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决定在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

  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承包后5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由此奠定。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时,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了县委工作大纲,要求大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起飞。1985年,立足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县里又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三步走”发展目标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依托城市、开发智力、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发展方针。正定这只古老的凤凰,浴火涅槃,开始走向新的辉煌。

  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腾飞

  习近平同志说,“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礼贤下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

  对于人才,习近平同志说,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习近平同志打破用人框框,广招四方贤士,采取一系列动作,博揽英才,起用良才,引进外才。

  习近平同志认为,不仅要识才、用才,更要养才、育才。正定积极开展在职干部文化补习、知识更新工作,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县干部大会上要求各级干部树立新的用人观,以人才促进发展。随着各类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正定经济开始加速发展。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27781万元,比1979年增长63.3%,年均增长10.3%。

  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

  如何挖掘潜力,使正定经济发展的根须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是习近平同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意识到,正定古建集中,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在今后发展中要弘扬正定历史文化、凸现古城特色,要让古建从沉睡中复苏,重放光彩。他提出了旅游兴县、带动“三产”、服务省会,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庄最近的旅游窗口的思路。

  习近平同志多次找到河北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省直有关部门随后向正定拨出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利用这笔钱,正定对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等进行了修缮和彩绘,建了停车场,将这座千年古刹修成了一个旅游景区。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1985年,到正定旅游的人数突破50万。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并马上派人与中央电视台联系,很快达成协议,由正定县无偿提供场地,中央电视台投资搭建。

  1986年8月,历时1年8个月,耗资35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的“荣国府”景区顺利竣工。1987年,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正定知名度大大提高,当年有13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门票收入就达221万元,旅游收入1761万元,很快就收回了投资。“荣国府”景区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

[1][2]

编辑:王家乐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