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

  《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指出,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106.0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2.0%;我国肺癌死亡病例73.3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5.13/10万和51.9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烟草暴露、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等。

  高风险人群包括:年龄≥5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一)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注: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二)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三)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至少1年。

  (五)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

  肺癌筛查建议使用16排及以上的多排螺旋CT。CT阅片及诊断需由至少2名有2年及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完成。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指出,针对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7%。结直肠癌死亡病例24.00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63/10万和17.00/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饮酒、吸烟、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等;主要保护因素包括摄入膳食纤维和乳制品,合理体育锻炼等。

  具有林奇综合征或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的人群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结直肠癌筛查对象包括:

  1.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无结直肠癌病史,推荐筛查起止年龄在40—74岁之间。其中,有1个一级亲属小于60岁时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推荐从比一级亲属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者诊断年龄提前1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对筛查起始年龄做限制。

  2.遗传性高风险人群,建议按如下规则开始筛查:

  MLH1(MutL homolog 1)/MSH2(MutS homolog 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0—2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MSH6(MutS homolog 6)/PMS2(PMS1 homolog 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30—3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家系中的高风险人群从1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每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法。不耐受或不依从一线筛查方法者,可选择免疫法或化学法的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替代方法。

  常规筛查的频率: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无病变检出者,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10年;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编辑:李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