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央广网评
【央广网评】棚改区新楼9年成危楼 民心工程不能伤民心
近日,总台中国之声曝光,黑龙江明水县一棚改小区建成9年即成危楼,用于重建的上亿债券资金两年前便已拨付,新楼重建却迟迟没有进展,导致数百住户陷入“无家可归”的窘境。“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就目前情势而言,只有尽快查清责任主体,对工程责任主体严肃追责,才能顺利启动重建,平复住户的不满,廓清舆论的质疑。
2023-11-27 15:19
【央广网评】以污染大气为由禁止私熏腊肉 谈何“尊重传统、方便市民”?
一言以蔽之,以环保为由禁止熏肉、违者要罚,难以令人信服。对于这些涉及地方习俗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不可粗暴改造。即便要改造,也要切合实际,注意方式、注重民意,否则只会激化矛盾。防治大气污染不是理由,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便利实惠,才是社会治理的关键。
2023-11-23 18:59
【央广网评】“明星录制祝福视频”成产业 不能只收钱不负责
“明星录制祝福视频”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也不能成为熟视无睹的暗流。依法加强监管、整治乱象,是后续工作的题中之义。
2023-11-21 23:11
【央广网评】“家中碗筷不洗罚款10元” 谁给的罚款权?
陈规该清理,陋习该消除,但在“移”和“易”的过程中,不可简单粗暴,更不可违背法律。找准发力点,尊重村民、认真倾听村民的想法,结合当地历史沿袭状况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共同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多一些贴近老百姓实际的走心倡导,才能事半功倍。
2023-11-15 16:52
【央广网评】千年摩崖造像遭涂抹 “野生文物”的保护该加强了
近年来,从罗汉洞被彩绘,到古民居遭拆除,再到长城遗址被越野车碾压、被挖掘机挖开……破坏文物事件频繁发生,毁掉的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忆,造成的损失令人痛心。这提醒各地文保部门,那些散落在乡村山野间的文物,同样潜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各地要以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尽快通过文物调查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分级采取保护措施,量力而为、尽力而行,逐步开展好保护工作。
2023-11-15 15:20
【央广网评】越剧《新龙门客栈》走红 传统艺术如何“捕获”年轻人?
越剧《新龙门客栈》的走红,是一次古老剧种与新媒体时代的碰撞,也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优秀、年轻的戏曲演员被观众所熟知和喜爱,也会有更多传统戏剧在“新”舞台上焕发活力、绽放精彩。
2023-11-14 20:41
【央广网评】一课难求的夜校 为何让年轻人如此“痴迷”?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最近,上夜校在网络社交传播的带动下“出圈”,成为不少年轻人热衷的新生活方式。作为公共文化资源,夜校以“价廉物美”著称。夜校也给相关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让非遗文化“走近”年轻人。
2023-11-06 21:42
【央广网评】“青岛啤酒小便事件”真相披露 监督不能靠“偶然”
10月20日,“青岛啤酒三厂有工人在原料仓小便”的视频曝光,引发舆论关注。11月1日晚,山东平度市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通报,披露事件“真相”。
2023-11-03 08:14
【央广网评】种植户药材遭村民哄抢 谁来为农民收获“保驾护航”?
眼下,各地正陆续迎来秋收。确保秋粮颗粒入仓,让劳动者得其所获,成为很多地方的头等大事。为农民一年的劳动“保驾护航”,不能折戟在收割的最后一步,不能让那些哄抢、偷盗者玷污了田野里一派丰收的美好图景,暗淡了农民们脸上的灿烂笑容。
2023-11-02 18:20
【央广网评】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不该是个难题
有了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稍作休息,为进入下一节课调整好状态,也可以到走廊里呼吸下新鲜空气,跟同学闲聊、交流学习心得,或是到操场上活动一下,这些都是校园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课间休息不仅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成为美好的校园回忆。反之,课间不让学生走出教室,非但让孩子们少了很多活动筋骨、交流交友的机会,还可能滋生其他问题。
2023-10-31 17:52
声音
习声回响
每日一习话
嗨!七点出发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