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已经两周,冰雪赛事激战正酣,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一群在幕后坚守岗位、发光发热的人——冬奥会志愿者,也获得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官员、媒体工作者的盛赞。
志愿者是冬奥的重要服务保障力量。据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介绍,北京冬奥会共录用志愿者1.8万余人,服务内容涵盖了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他们在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时热情舞蹈,在主媒体中心外为世界各地的记者引导路线,在“冰丝带”为比赛冰面及时补冰,也在混合采访区充当运动员与记者跨语言沟通的桥梁……可以说,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在各自岗位上提供了最为专业严谨、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使得北京冬奥会得以顺利、有序地推进。
“志愿者是冬奥最温暖的光”。北京冬奥开幕次日,美国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被志愿者“暖哭”的视频就在社交网站上广泛传播。视频中,特莎感动地表示:“他们太友善了。所有的志愿者都很好,很贴心。他们看到我们来这里很开心,我们感到宾至如归。”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志愿者的工作。尽管北京和张家口的冬日寒风凛冽,但志愿者们热情贴心的服务和温暖灿烂的笑容成为冬奥会最和煦的光,照耀在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身上。
志愿者是青春中国最好的名片。赛场之上,在此次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运动员队伍中,“00后”小将占比近三成,以谷爱凌和苏翊鸣为代表的新锐,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员享受运动、乐观自信的新风貌。而赛场之外,本次冬奥会的志愿者,有94%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这些年轻人同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绽放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风采。他们胸怀理想,愿为书写“双奥之城”的新篇章无私奉献;他们朝气蓬勃,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效的服务喜迎八方来客;他们脚踏实地,在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引导、每一句翻译中展现中国力量。
从2008到2022,尽管世界变化万千,但志愿者的微笑始终如一。他们不仅是“双奥之城”北京最好的代言人,更是中国愈发阳光、自信、开放、富强的生动映照。在所有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起向未来”的无限希望。(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胡岑岑)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