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3D打印产业化之路:成立创新联盟助推新发展
2014-12-31 18:15: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3D打印产业化任重道远 陕西成立产业创新联盟推进新发展
2014年1月22日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举行(资料图)
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实验室刘亚雄教授的回答是“方方面面”,他告诉记者,有很多情况是,企业发现3D打印可以应用到该领域。
在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进行3D打印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而该领域的国内唯一一位院士——卢秉恒院士和三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的两位——李涤尘教授和黄卫东教授都在陕西。3D打印技术早已应用到文化创意设计、消费品制造、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等领域。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初,我国与3D打印设备、材料及其应用相关专利共668件,其中陕西的专利数量为369件,占比达到了50%以上。
提到3D打印技术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说,现在不是讲成果的时候,而是讲怎么发展、怎么真正推进工业进步的时候。
在国内,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对3D打印技术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前列水平,然而在技术的产业化方面,我国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产业规模、体量都很小。
2013年11月5日,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联盟由32家产学研用单位组成,涉及企业19家,高校4所,科研机构9所,联盟的理事长为卢秉恒院士。联盟的宗旨是统筹协调省内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提升陕西省在3D打印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水平,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
西安联创先进制造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生产主管武海飞操作紫外光固化成型机,展示3D打印过程。
以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交流、合作
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无疑为陕西省3D打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联盟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用“沟通桥梁”来概括产业联盟的主要作用。
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陕西省科技统筹中心统筹,将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上的各个单位联合到了一起,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产业联盟的关键是按照各个单位的优势形成链条,大家都得益,不是竞争,而是要互补。我们这个产业链上,材料、元器件、设备、应用、研发结合起来,正好发挥各自的优势。我所不擅长的告知别人,别人去做,每个人发挥擅长的优势,这样渠道就建立起来了。”李涤尘说。
通过产业联盟的平台,陕西省3D打印产业的各家企业在技术上的交流、在产业链上的合作更加深入。
西安联创先进制造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是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员之一。生产主管武海飞告诉记者,联盟的成立使公司得到了更多宣传,但联盟最大的意义是3D打印产业单位的资源共享。“联盟内部的西安非凡士、西安真我三维公司主要做3D照相、3D数据采集,而我们做3D打印设备与生产,他们采集数据我们制作,生产链条更加完整。同时,涉及到前期采集的业务,我们就交给他们,我们也会找他们咨询技术问题。”武海飞说。
武海飞介绍,今年一月到九月,公司3D打印设备产品制作手板产值达到156.26万元,订单量达到551单,加工量达到22785件,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联盟的帮助和支持。
编辑:谢梦瑶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