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海南创客:古法红糖新“熬”法 传承海南非遗文化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师傅们正在手工作坊里制作古法红糖(央广网发 吴媚苗 摄)

  古法红糖“熬”出新花样

  马昕彤介绍,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语言的障碍。其次,农民的小农意识强烈,基础思维薄弱,也成了这个年轻的学生团队面临的问题。

  “后来我们说不管了,你去生产吧,我们再去找大厂去做分装、检测、二次加工,做一个产品就要做好,规模不一定,就是要正规化。”团队先后找了海南的各个糖厂、咖啡厂,利用大厂设施进行各项完善。“食品一定要安全,安全是在手艺传承之上的。”马昕彤说道。

  不过,初次“下海”,对成本的不合理把控也是这支年轻团队的短板之一。“一开始不知道做规划,50万的预算,产品还没卖出去呢,单单是在加工检测上就花了10几万”马昕彤笑言。

  生产保障了,不过,糖制品在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如何推陈出新呢?马昕彤想起了送红糖的初衷,决定在“小清新”的包装上,添上二维码,打上特色标语。

  “当时我在做的时候想送姑娘嘛,男生送女生红糖这一块等于是我打开的。我会做很多标语,比如说表白类的,甜蜜类的。还有搞怪类的比如“垂死病中惊坐起,人丑就要多读书。”马昕彤说,“有男生给女生送,成了,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成一对比卖出去一吨还开心”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赵亚芸作者:  日期: 2015-08-09 14:54:00
3
标签:海南;创客;红糖;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