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6月12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林丽丽)越过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路,穿进逼仄的悦兴街小巷,在一片老旧建筑中几番打听,众街坊指着旁边一幢老旧建筑,异口同声称谭大师在这里,这便是广辉彩瓷艺术工作室的所在地。

  谭广辉,1961年生于广州,系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走进工作室,谭广辉正在指导年纪大小不一的“学生”们绘制广彩,即便是此时,记者仍难将“非遗大师”和眼前这位和蔼且精神矍铄的老伯建立联系。

  工作室内,谭广辉的工作台与学生们的工作台仅几步之隔,两者相差无几,一盏小台灯、一方老枕箱、一个白瓷瓶,笔墨交错,无针无线,但这里却诞生了无数“万缕金丝织白玉”的广彩大作,烧制出一件又一件极尽金碧辉煌经典作品。

  “拥有广彩是欧洲贵族无上的荣耀”

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从我做学徒开始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坚守做一门手艺40年,让我打心里爱上这一行。”谭广辉指出,广彩在广州有它悠久的历史,从广彩创造至今,已经历了300多年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延续到现代。

  西关有五宝,“三雕一彩一绣”,作为当中的“一彩”,广彩自清朝乾隆年间至今,是欧洲许多收藏家眼中的东方瑰宝。在当年,一件又一件广彩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从广州这一千年古港一直延伸到欧美。由于融合了中国彩瓷与西方彩瓷技艺,广彩形成了色彩绚丽、工艺繁复、堆金积玉的独特风格,广受海外市场欢迎,在美国甚至有“玫瑰将军彩“的美称。

  “在当时欧洲贵族里面,能够拥有一件广彩,那是无上的荣耀。”谭广辉表示,私人订制并非当今产物,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欧洲贵族便专门来到广州定制广彩瓷器,他们尤其喜欢将自己家族的徽章绘制在瓷瓶上,带回去作为传家宝传承。而在“哥德堡号”沉船中,就发现了七套不同纹饰的纹章瓷。

  事实上,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瓷,广彩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与历史变迁。

  “广彩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谭广辉正在创作广彩(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外形上,广彩以其对金色积玉、中西交融、绚丽华丽、金碧辉煌而闻名于世,素有“欧洲官窑”之称。

  谭广辉介绍说,要创作一件成功的广彩作品,需要经历选胚、创作、描线、填色、封边斗彩和烧制等繁琐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得拿捏精准。其中的工序“封边”,也称“包金口”,即在做广彩时,需要留下手拿的器皿边,等待其它位置上好色后,把器皿边填上金色,这是因为广彩当时作为外销瓷,要搭配华丽的金银材质的食材器皿风格,而这也是广彩的主要特点之一。

  “广彩的第一个特点是用金非常多,每件作品不单只在色彩上用金,人物的服饰用上金,图案用上金,还有在沿边也封上金,塑造一种‘金镶玉’的效果。”谭广辉指出,除此之外,广彩的另一大特色便是绿色,与景德镇的彩、潮彩和湖南醴陵彩相比,广彩的绿色显得特别“翠”。

  “广彩能在艺术长河里屹立三百多年不倒,是因为广彩从绘画、纹样设计和色彩等方面有过人之处。它不但融合了岭南文化的传统元素,还结合了当时欧洲喜好的风格特点,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谭广辉自豪称。

  “结合时代的传承才有生命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广州考察时,走进了广州永庆坊“三雕一彩一绣”展览馆,与谭广辉及另外两位非遗传承人近距离交流,这让谭广辉感动之余,更坚定了他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和信心。近两年来,谭广辉在积极创作广彩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传承者,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广彩这门非遗技艺。

  谭广辉告诉记者,广彩要想传承好,首要是让更多年轻人从心里喜欢它,愿意学习这门手艺。为此,他积极投身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广州美术学院、真光中学等20多所学校开办广彩实践班,并且在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开设首个广彩传承人学徒班进行授课。

  让谭广辉倍感自豪的是,他的学生有些学有所成之后,自己开设了广彩工作室传播广彩,有的则跟着谭广辉继续钻研广彩技艺,谭广辉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广彩,加入到传承广彩的行业中来,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广彩的传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谭广辉还对广彩的形制上进行创新,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设计中,开发了一系列广彩文创产品。从茶壶茶杯、到吊坠、抱枕,他希望把广彩融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之中。

  而疫情,更让谭广辉按捺不住自己创作的思潮。“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武汉一线支援抗疫,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更不能缺位,要通过作品,记录下抗疫英雄们一个个看似平凡却伟大的瞬间。”谭广辉先后创作了瓷扇《抗疫英雄》、瓷盘《暂别》以及欢迎白衣战士归家的特制瓷杯《英雄回家》。其中,《英雄回家》抗疫题材的瓷杯共制作了两百个,送给了抗疫归来的医护工作者。

  “只有结合时代,这样的传承才有生命力。”谭广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