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7月13日消息(记者熊峰 实习记者叶洋子 王可佳)汉绣,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是以武汉为中心,覆盖湖北全省的地域性绣种。汉绣针法粗犷、色彩浓艳、构思大胆、装饰性强,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自成一格,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85岁高龄的代表性传承人任本荣,传承汉绣技艺、推广汉绣文化半个多世纪,留下大量珍贵绣品及图纸。耳濡目染下,其女儿任炜、外孙女王炜佳也走上汉绣之路,先后成为汉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祖孙三代共同传扬汉绣文化。

 

  绵延时代的薪火

  “我的父亲任本荣是家中汉绣的第四代传承人,爷爷也在做汉绣。”任炜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绣”气十足的家庭里,“我父亲12岁拜师,在绣花街最大的绣花铺学习汉绣。”14岁那年,任炜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学习与制作汉绣。2010年,任炜18岁的女儿王炜佳也开始走上了汉绣的道路,成为家中第六代汉绣的传承人。

  由于种种原因,汉绣经历了几度兴衰,不少资料和作品都未能保存完好。“我父亲这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恢复传统汉绣。”任炜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任本荣先生一直在搜集整理与恢复传统汉绣作品。“我们在向他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一起整理、恢复从前的汉绣作品。因为许多有关汉绣的东西,是我们没有看见过的,比如民俗类、宗教文化、舞台剧装、民间庙会这四大类典型的汉绣作品是没有实物让你去学习与传承的,更别说让之后的人看到。”

  通过这几十年的整理与恢复,任本荣他们让传统中的汉绣重见于世,使得后人在了解汉绣的时候,不仅有了文字上的了解,更有了实物去感受、去看到汉绣本来的美丽面貌。

  除了恢复传统的汉绣作品,任炜在父亲的基础上古为今用,将汉绣传统的针法技艺用到现代人生活的载体上,以此为基础来做汉绣进一步的传承。

  2015年,任炜的女儿王炜佳成为最年轻的汉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谈到汉绣的继承时,她表示,“既要保持汉绣的传统技艺,也要不断尝试创新,在图案上的选择与设计上不断突破。”

汉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任炜(央广网实习记者 王可佳 摄)

  温暖岁月的匠心

  在谈到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汉绣师时,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两代汉绣继承人给出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回答。

  任炜在说起自己的想法时,眼神非常坚定,“要做好一名优秀的汉绣师,关键是要坚守,做好传承工作。既要传承汉绣的‘一画二绣三收拾’,也要传承汉绣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灵魂,不能把汉绣这门手艺断层在我们这一代,要坚持把汉绣发扬并传承下去。”在汉绣文化经历兴衰以后,她更加明白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坚持下去的重要性,多年来她也用一针一线绣出自己的一份坚守。

  与母亲经过岁月洗礼后的感悟不同,女儿王炜佳认为要做好一名优秀的汉绣师最关键的是激情,面对记者对于“激情”二字的追问时,她热情地解释,“我觉得在汉绣的各个方面都要充满激情去做,在图案上,对于图案的认识、理解需要有激情;在刺绣上,多种针法的使用,要有激情,要勇于突破,不能简单的重复单一的针法;个人方面,自身的想法也需要有激情。”

  虽然两代继承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汉绣中蕴含的匠心给延续下去,让汉绣在岁月的长河中释放出独有的楚韵魅力。

汉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炜佳(央广网实习记者 叶洋子 摄)

  传承往昔的复兴

  汉绣传承到今天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未来之路引人思考。面对汉绣未来的发展抉择,任炜和王炜佳给出了相似的看法。她们都认为汉绣是从生活中来,未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任炜说:“汉绣源于生活的,与湖北的风俗文化息息相关,未来我们想让汉绣回归生活,更加地‘接地气’。我们会保留汉绣的技艺、技法和特点,保证它的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将汉绣用于人们的生活,让汉绣未来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更多的人接受、喜爱汉绣。”

  王炜佳作为年轻一代的汉绣传承人,对于汉绣未来的发展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想法,“我希望汉绣以后可以有更多艺术性、差异性的发展,与苏绣、湘绣等一起百花齐放,同时增强它的公益性,让它在未来有更多可能。”

  除此之外,王炜佳还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汉绣,“我觉得大家不要有太多思想上的束缚,觉得一定要是很有天赋的人才能学习刺绣,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想法,你都可以去勇敢地尝试。”

  任炜与王炜佳作为两代汉绣传承人,她们都肩负着传播汉绣文化的责任,希望未来汉绣能够融入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多的价值,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拍摄:熊峰 叶洋子(实习)

出镜:王可佳(实习)

剪辑:熊峰

鸣谢:武汉市汉阳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