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鄱阳7月18日消息(记者胡啸 通讯员徐迎华 庄良智 谭明裕)7月18日8点22分,江西鄱阳中洲圩188米决口合龙。历时118个小时。

中洲圩188米决口刚刚完成合龙(央广网发 通讯员刘天福 摄)

  连日来,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近十天平均降雨量高达324.4毫米。受此影响,鄱阳湖水系昌江流域水位迅猛上涨,发生超20年一遇洪水。7月9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由于长时间浸泡,加之堤身土质差,抗渗能力弱,于当日21时35分左右溃堤。

堤头指挥(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中洲圩属万亩圩堤,内辖15个行政村,堤线长33.72公里,圩堤保护面积23.8平方公能够里,保护耕地2.21万亩,保护人口3.4万人,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据现场勘测,决口长188米,堤顶宽约8米,河水流速约2.0-2.5m/s,迎、背水面坡比为1:2.5。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分别从上下游两个工作面做好封堵任务。

堤头指挥(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13日10时,随着第一车石料抛向决口处,决口封堵抢险战斗正式打响。满载砂石的拖斗车,在堤线上接起了长龙,运出方向是去增补新的石料,运入方向是将石料填入溃口。决口处,指挥人员正灵活地翻动着手中的红绿小旗,指引车辆有序前行。停住,转身,再甩起拖斗,将翻滚的大小石块倾泻在决口迎水面,一气呵成,砸起串串浪花。为抵挡水流对堤防正面冲刷,他们采取从堤头迎水面至背水面处抛填土石方的方法对堤头进行“裹头”保护,增强堤头的稳固性,防止险情进一步恶化。运用“水下抛填推进,水上分层碾压,双向对进封堵”的方法进行机械化进占立堵,分别由上下游堤头按原堤线方向开始进占,进占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铺料、推平,水下部分采用抛填,水上采用分层填筑,推土机铺料,振动碾压实至密实,决口封堵有序进行。封堵人员实行“两班倒”全时作业方式,按12小时每班轮番作业——确保“人机不停歇”。在抢险人员昼夜的奋战之下,堤坝上“伤口”正在慢慢愈合。

卸运石料(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可188米的缺口填起来并不容易。江水深而湍急,决口处水深最高达9米,每向前封堵一米,至少需要四五十车的石料,而最近的料场离现场也有20余公里。抢险工程要跟天气抢时间,但到达决口现场的交通是最大的瓶颈。决口两侧圩堤上的道路都只有4米宽,道路窄、路基差,只能满足货车单向通行。中国安能抢险结合现场交通需要,对几处地方临时进行了拓宽加固,在上游修筑会车平台21处,下游方向修筑会车平台15处,每隔500米处设置一名道路保通引导员,让装载石料的货车可以有序往返。

运输石料(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随着抢险的推进,现场加大了运力投入,上下游共有300多辆车辆在运料, 重压易引发道路的沉降, 甚至道路开裂,还有的车辆中途发生故障抛锚,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当前的困难,抢险人员边拉边做道路保通,沿途安排了10台挖机,哪个地方有问题马上就处理,在错车平台适当位置,协调地方安排拖车,保障遇有故障车辆能及时拖走,确保了道路24小时畅通。同时借助动力舟桥,将数台挖掘机、装载机及重型装备,通过水路进入作业现场,抢险设备的油料和抢险队员的盒饭、饮用水等物资,也用冲锋舟运到现场,把通往决口的圩堤道路全部留给装载石料的货车通行,有效解决了道路狭窄、重压引发沉降等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抢险救援的效率。

双向封堵进占(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连日来,救援现场气温在35度以上,高温暴晒,抢险队员们被晒得黝黑,夜间则饱受蚊虫甚至毒虫叮咬,部分人出现了晒伤、脱皮、中暑、皮疹、水泡等问题,保障人员及时把藿香正气水、皮炎平、风油精等药品送到一线作业队员的手中。

航拍决口封堵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至昨晚,上游工作面投入挖掘机6台、推土机1台、装载机1台、自卸车250辆,下游工作面投入挖掘机4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1台、自卸车119辆,展开封堵作业。抢险人员克服温高、料远、路堵、水深、堤高顶窄等困难,采取“单戗立堵、双向进占、机械协同、快速处置”的双向机械化进占立堵战法,终于在今天早上堵口成功。

决口封堵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 提供)

  据悉,决口合龙后,还将组织对合龙后的圩堤进行反滤黏土及加高培厚工作,恢复堤身原有面貌,确保堤防结构及防渗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