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8月21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李建平)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子”上。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在实验室使用射线辐照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正是核技术的一种应用。中心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认可。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主任吴忠道介绍,“与传统虫媒防治方法相比,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化学污染,杀蚊选择性强,不祸及其他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并且不会有诱导蚊子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持久,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一个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的现代生物防治技术。”

2020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特聘研究员张东京受国际原子能机构邀请,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传染病中心,为当地提供昆虫不育技术应用的指导与支持。

张东京副教授(左五)在南非提供科技支持(央广网发 校方供图)

张东京就优化绝育蚊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控制、野外数据统计与分析撰写了英文研究报告,并根据当地的情况,提供了后续发展建议,提交至国际原子能机构,并反馈给了当地。

为了推动研发中心的关键技术运用与转化,中山大学还成立了国有投资为主体的蚊媒防控技术产学研运营公司——广州中大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即中山大学“蚊子工厂”,选址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于2020年12月建成并投产。

2021年6月,中山大学还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约,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协作中心”,双方在核技术蚊媒控制领域展开合作,在核技术和平科学利用上作出更多探索和成绩,尤其为发展中国家控制蚊媒传染病和国际公共卫生健康挑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左四)出席签约仪式(央广网发 校方供图)

吴忠道教授介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对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提升我国在蚊媒防控领域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