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迟到的再审是依法治国理念的现实体现
2014-11-21 15:3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2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呼格吉勒图父母送达立案再审通知书,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进入再审程序。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侯,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难以想象呼格吉勒图业已年迈的父母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接到这个迟到的通知书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呼案从案发到执行死刑只用了62天,不可不谓“快”;9年之后,疑案出现,再审此案之呼声延宕至今,耗时9年之久,不可不谓“慢”。
而这一“快”一“慢”之间,呈现出的正是我国依法治国从幼稚、粗糙慢慢成长的缓慢进程。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呼格吉勒图18岁的生命只所以背负着屈辱仓促地画上了句号,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逢“严打”。所谓“严打”,是一个有着浓厚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司法名词,为依法从重从快,“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活动”的简略表述,是解决一定时期中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而依法进行的,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活动。纵观中国司法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四次严打活动。1983年首次提出“严打”这个概念,并进行第一次“严打”;1996年进行了第二次“严打”;2000年到2001年进行了第三次“严打”,增加了网上追捕逃犯的行动,也被称为“新世纪严打”。第四次严打是2010年。“严打”期间,公检法司相互配合,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各种“撞在枪口上”的刑事犯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告人的辩护权被侵犯等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而这正是中国式司法制度成长中急功近利的表现。反观历史,除了呼唤正义,更应该引以为鉴,要让依法治国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往前走。
人死了,正义不能死。21日上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关于此案再审所作的报道标题贴切之极。它所表达的正是18年来呼格吉勒图父母奔波上访的内心呼唤和支点。更如此案代理律师苗立所言,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理念的现实体现。尽管再审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长达9年之久的再审呼吁终于有了着落,已足以让人们看到了法律的尊严和法律事实求是的准则!(许新霞)
编辑:徐婷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