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这其中,体制机制的优势是我们渡过难关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仍然应当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抢抓机遇,真正做到化危为机。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装备制造业无疑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考验面前,并不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实实在在抓住机遇。以呼吸机为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呼吸机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紧缺医疗设备。对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我国而言,面对大量国际订单,我国的呼吸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短期内无法形成扩产能力,大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我们除了大量密集型的劳动力能够迅速集中外,呼吸机的核心技术和精密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直接冲击着我们的市场供应链。然而,仅仅用我们的市场起步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为理由为自己开脱,显然也难以摆脱推诿责任之嫌。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国家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要把这种共识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层面还需要切实抓到实处,抓到“痛处”,并且积极与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院所随时随地进入“高度统一的研发状态”,并能够迅速出成果、出产品。如何形成集合力、实现技术新突破,还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在投入上、市场研发上高屋建瓴、迅速出招,才能让我们的制度优势及早尽快转变成生产优势、经济优势和与世界先进技术比肩,甚至具有领先和超越的技术优势。
目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经济形势也正面临诡异多变的局面。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6日晚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时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要求,非常有必要从体制机制上从长计议、扬长避短,迅速形成合力,切实将我们的体制机制优势转换成满足国际市场迫切需求的动能优势,全力将我们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实现经济发展的“逆行”,巩固并占领新的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高地,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央广评论员 许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