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 > 对话行业领军人 > 两会公益聚焦3 > 直播摘要
中国正从公共社会转向公益社会
2014-03-10 14:11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公益:您刚才也说去行政化是咱们制度层面的一些新的变化,那么我们在说另一个新变化,您曾经说过中国正在从一个公共社会向一个公益社会转变,那么您能为我们讲讲您所理解的公益社会吗?
何道峰:公益社会第一是公,第二是益,所谓公,是公共空间,市场经济启动了我们做私人经济,关注自己利益,并且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去奋斗,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给我们的一个最根本的启迪,因为在以前恨不得把个人全部给杀掉,所以当时中国流行一本书--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人其实和所有物种是一样的,首先是保存自己的基因,所以自私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如果人没有自私的基因那这个社会就不可能有财富的创造,就不可能有进步的,如果每个人早上起来都去关心别人家吃没吃早点,别人的老婆有没有衣服穿,这个世界是很乱的对不对,所以你还是关心自己家里比较好。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完全住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我们只要往外迈一步出了门,走廊外头就是公共空间。
人这个动物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动物,没有一个人可以变成一座孤岛,这就带来一个公共治理的问题。关于公共治理我们首先想到政府,我们就把政府想成万能的,政府也把自己想象它自己是万能的,这两种想法是像一个钱币两面,但事实上在社会发展中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有一种亚空间,这个亚空间是公共的,但不是政府治理的,政府也无法去治理,这就是一个社会自治。请问哈佛大学算哪家的,斯坦福大学算哪家的?肯定没有主的。但是这样的大学在美国的学校里边占多少比重,比重大了去了,对不对,那这些东西是私人的吗?它显然不是私人的。中国人理解错了,一个煤老板认为我来建一个大学收学生的学费然后赚了钱回去给老婆买化妆品,这就是大学。这种认识跟现代私立大学的概念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现代私立大学是公共大学,虽然哈佛大学现在有400亿的资金资产,还不含它的房产,但是谁能动400亿?一个指头谁也不能动。国家能动吗?国家也不能动,私人能动吗?私人也不能动。那它是一个什么呢?它就是公益,所以公益是一个亚公共空间。这个空间长得越大社会就越健康,因为这相当于人家私人自己出钱出精力,把社会的很多公共事务都管了,政府管的事就缩减到相对比较大的方面,比如说国防、外交、安全、公检法的独立和公平公正,你管这些大事了,你管大的治理,你思考这个民族100年以后应该怎么办、50年后面临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政府想大问题,小的都是通过中间的亚公共空间来解决的,这才是健康的社会。从公共社会转为公益社会就是要大力发展这样一种自治的、自下而上的由公民的自由结社精神来推动的公共空间。
编辑:王天怡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