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 > 对话行业领军人 > 两会公益聚焦3 > 直播摘要
草根NGO与公募基金会合作之路上亟需制度跟进
2014-03-10 14:13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公益:那么201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凤凰卫视合作了发现公益栏目帮助优秀草根NGO成长,草根NGO与公募基金会合作是大势所趋但是二者的合作之路上频频遇阻,以咱们扶贫基金会的经验来看遇到了哪些阻碍呢?
何道峰:首先是制度上的阻碍,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筹款后我们拿给草根去做,那具体过程里边,如果要去追踪,我们所有的管理费都不能超过10%,很难办对不对?很多草根NGO根本没有养人的钱,我们给他钱做的过程中,事实上也创造了就业,他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定把东西马上给需要帮助的人。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的,家里有家暴,我们见到过很多,包括知识分子在内,都有家暴的,遭到家暴的女人有两个心理,一个是害怕,跟别人说了自己很没有自尊心,第二个她不敢去理会,一旦去理会很可能性命不保。就只能忍着,甚至维持10、20几年的婚姻。我们该怎样帮助她?一定要给她钱吗?她可能不缺钱,你给她钱可能是没用的,但是如果有全中国有几百万的家暴家庭存在,你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公共的事还是一个私人的事?肯定是一个公共,如果我们有草根NGO去帮她这个忙,肯定不是通过钱的方式。如果按国家法律体制,你那么死的去规定那个,这个公益就没法做。所以很多法律上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去发展草根NGO,他们并不是我们的传声筒。社会的公共利益问题有很多需要关注,是政府想都没法想的,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做出的事情千差万别的,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
第二个障碍是意识,就是很多企业家给基金会捐款后不明白沃恩为什么让别人去做,他就不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来做公益,是做不大的。当没有足够的组织出来做事情的时候,款捐给谁啊,不是随便捐了以后钱又回到政府去了,或者捐了款以后没有达到那个目标,那不如不捐,留在私人手里口袋里的钱,它的支配肯定比胡乱捐给一些没有执行力的组织、没有战略方向的组织要好的多。钱留在私人手里边,藏富于民远比拿出来瞎造要好,所以现在捐款的数量不够多,绝对不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善行,而是做善行的数量没达到,所以要培养NGO,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我们下一代有传承。中华民族不是再过30年就歇菜的,那我们要把这个理念传承下去,让他们比我们这代人做得更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虽然从捐款人到整个社会都不是很认可搞草根NGO,但是我们认为要坚定不移地搞这个,要去说服捐赠人要去跟社会交流,这个路是艰险的。我们是最早做这个事情的,在2005年。
第三个草根NGO的水平确实参差不齐,而且数量也不是很够, 比如前几年总是那么几家,就是几张老面孔。虽然现在好一些了,但也是障碍之一。
第四个障碍来自管理层面。当整个社会不理解你的时候,就纯属是吃力不讨好,但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组织来讲,不要在乎别人去说什么。其实作为一个有坚定人生目标的人也是这样,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你要在乎你睡到午夜的时候,你的心里那个真正的神仙他怎么评判你,我觉得才是重要的,所以中国扶贫基金会,我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在乎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所以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阻碍我们还是一直在坚持前行。
编辑:王天怡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