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记者王晶)“现在几乎每个去旅游的人,到达目的地后就一定要去当地参观博物馆。这样的情况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行业,例如义务讲解员等工作,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表现之一。”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在不断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5月26日,央广网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正式启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接受了央广网记者专访。

张颐武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启动发布会上发言(央广网记者 张志强 摄)

张颐武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对我们的人生发展价值有巨大的意义和启发。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困惑,如果我们熟读传统文化经典,或许会对我们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行业需要努力的一个核心方向。

谈诵读文化

——将优秀传统文化当作时尚来“追”

央广网: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议题,您怎么看?

张颐武:其实,年轻人也在不断开拓传播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汉服旅拍就是其中一种。他们把时尚和传统文化潮流对接,将社会的变迁和互联网对接,这些都为传统文化多维度传播插上了新的翅膀,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有重要意义。

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把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包括诵读,作为一种时尚来“追”。另外,我们也要把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它渗透到生活里,变成对我们有人生体悟、有人生价值的一种“养分”,这是对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央广网:“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的举办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颐武:诵读,其实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诵读的形式,向青少年普及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文化精神,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通过诵读,理解经典篇章里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这是真正传承的含义。

观赏初春的细雨微风,除了感叹“绝美”,你还可以说,“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思念多年未见的朋友,除了说“常联系”,你还可以讲,“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可见,通过诵读的形式、通过大赛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经典感兴趣,其具有非常好的传播功能,传播与传承缺一不可。

央广网:当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诵读文化?

张颐武:过去在我们传统国学教学里,诵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诵读其实是当代非常重要的一个口头传播方式。它是通过口语把经典篇章诵读出来,诵读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发扬诵读文化传统,让人人都会诵读,让孩子们、成年人都得到文化熏陶与滋养,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所以,我们要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诵读文化中来。这也是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很重要的一个意义。

谈文化出海

——未来传统渠道仍将发挥作用

央广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您认为国人的文化自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多年来又有哪些提升?

张颐武:我们的自信既来自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价值,也非常吸引人。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魅力,更来自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抗战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都提振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凝聚力,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关爱。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也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得到了提升。

央广网: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时,更应注重哪些方面?

张颐武:比如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吸引了很多爱好者;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有非常固定的受众群体。这些文化作品对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正面作用。

未来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时,传统渠道仍将发挥作用。同时,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力量扩大海外传播影响力。

央广网:中国文化出海,到底应该靠啥?

张颐武: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如何适应当地受众需求,令其更容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努力,需要久久为功。我们不仅要重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面对面的传播,还要让传播能够效果最大化,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另外,要实现文化出海,不仅要有中国文化的底色,还需要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中消费者的情感共振与广泛认同。

谈现代年轻人

——穿汉服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向往的表现

央广网:直播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增量,您怎么看?

张颐武: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我们还是要注意它的形态。如果我们做得好,对整个文化传播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一定要避免将传统文化“恶搞歪曲”。不管怎样,我觉得对传统文化传播新形式的探索或者新形式的努力,对传统文化传播都会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只要我们把握好“度”,直播就能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增量。

央广网:数字文化发展浪潮奔涌,传统文化在年轻人面前失宠了?

张颐武:“Z世代”推动“汉服日常化”,就是年轻人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很好的例子,归根结底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

汉服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表现出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它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汉服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传播来说,这些路径只是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越生动越好。我觉得就是潜移默化地在传播,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传统文化附着在或者蕴含在各种不同形式之中来传播。

央广网:有人认为非遗比较小众,您如何看?地方政府该做好哪些工作?

张颐武:年轻一代都在寻找民族文化认同、精神认同,让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成为自己精神价值的一部分,我们对“国风”“国潮”的追捧,其实是这种趋势中的一部分。另外,非遗沉淀着悠悠底蕴,承载着文化自信,这些年通过直播等方式,非遗和生活同步,人们感到它是活化的,就在我们身边。尤其现在,政府要帮助传承人在直播中让非遗出圈,打破文化消费的圈层壁垒,帮助非遗从拯救走向创收。

编辑:杨璇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