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2:25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2:25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回顾这一年的中国经济,新质生产力是当仁不让的大热词。年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个词又一次出现在重要位置。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新”,究竟落脚在哪里?眼下,各行各业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验场”。比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启商业首航,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000万辆……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谋新策、出实招,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多位专家在26日举行的“央广网财经年度对话2024”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产业升级为关键抓手,按照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平衡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兼顾短期需求拉动与长期投资。

最近几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是质量,那发展的“质”从哪里来?有效投资、扩大需求,这些都是影响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动力,还是科技创新。这一年,全国各省市的工作布局中,纷纷亮出新质生产力“路线图”。譬如,江苏无锡选取高端纺织服装等三个特色优势行业,集中精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四川成都青羊区着力实施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等行动,对制造业进行提升改造。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改革破除各种束缚障碍、打通堵点卡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陕西为例,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全省探索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改革,推动越来越多的存量成果加快转化。在激发人才活力方面,重庆则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每年新增卓越工程师及后备人才1万名以上。

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更劲、空间更广。我们期待,越来越多攀“高”向“新”逐“绿”的新产业、新项目萌发破土、转化落地,一批又一批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加快孕育、夯基成势,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显现,新质生产力的故事精彩继续。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王薇

统筹:刘娜 姜葳

记者:王晶

拍摄:赵子轩

剪辑:王综鹤

设计:李自然

编辑:顾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