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1:57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1:57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全文7000多字,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大家好,这里是晶采观察,我是央广网记者王晶。中央一号文件通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改革。也就是说,接下来要用“改革”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文件里提到改革的事项比较多,归纳起来实际上还是在地、钱和人三个关键要素上。土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基,其改革动向备受关注,涉及“三块地”,也就是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改革主要的原则还是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关系,提出“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另外还提到,“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在“保持稳定”前面加上“总体顺延”这个限定性条件,可以说是为延包工作明确定调。

另外一块地就是备受关注的“宅基地”,文件明确“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宅基地的改革过程中,有两条红线要守住,一是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二是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关于“钱”,解决“钱从哪儿来”,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资金投放”。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保障,无论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公共服务提升,都将从中受益。

关于“人”,涉及的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就是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的这部分群体,提出“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还有一类就是农业转移人口,文件提到要切实解决他们最为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关心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根基。通过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形成“人地钱”政策合力,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力活力。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王薇

统筹:刘娜 姜葳

记者:王晶

拍摄:魏浩宇

剪辑:吕欣桐(实习)

设计:李自然

编辑:曹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