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办好思政课,事关亿万学生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总书记念兹在兹。
早在1984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就给回乡过暑假的在校大学生上过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鼓励学生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健康成长。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同大学生谈人生”为题深入浅出、语重心长地与大家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办好这门关键课程作出系列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智慧教室,了解高校推动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情况;在湖南大学考察时,总书记亲切地询问学生们对于思政课的看法,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宝贵教学资源,而社会大课堂不仅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更发挥着实践育人的作用。在湖南常德,学生们走进现代农业育秧工厂,现场体验从育秧棚到农田机械化播种的全过程,上了一堂“科技兴农”的实践课。在河南,“豫言豫行”思政直播课带着全省师生走进安阳殷墟感受甲骨文化,到洛阳二里头探寻文明曙光。宁夏固原有学校把革命遗址作为学习课堂,通过组织师生徒步“百里祭英烈”,让同学们深切感悟英烈们厚重的家国情怀。这些有现场、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成为学生们成长过程中深刻生动的记忆。
党的创新理论、社会实践、思政课堂,三者深度融合才是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才能构建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办学之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田甜
视频:郑平平 孙晓钰(实习)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