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湖南省嘉禾县行廊镇园区村的乡间小道上,村医李艳红背着药箱,脚步轻快地走向村民家中。手电筒的光束在夜色里晃动,照亮了门前等候的身影,这是她坚持了许多年的习惯,定期上门为签约家庭做常规检查,风雨无阻。

“李医生又来啦,快进屋喝口水。”村民陈奶奶拉着李艳红的手往屋里迎,桌上早已摆好了病历本。这样充满暖意的场景,如今在嘉禾县的村庄里随处可见,正是当地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不断跃升的生动写照。

村医生上门给村民进行体检(邓和明 摄)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的村卫生室还面临着药品短缺、设备陈旧的困境。“以前村民感冒发烧都要跑镇上,报销更是要来回大半天。”李艳红回忆,转机始于嘉禾县将村级卫生室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重点工作,一场从上到下的医疗服务升级悄然展开。县里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卫健、财政、医保等多部门拧成一股绳,合力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门诊统筹综合改革,定期碰头解决难题。近三年来,420余万元专项资金源源不断投向村级卫生室,老旧诊室翻新了,理疗床、刷脸结算设备摆进了诊疗室,乡村医生的脸上笑容都多了。

变化最直观的是诊室里的药柜。曾经空荡荡的药架如今满满当当,142种常用药整齐排列,从感冒药到降压药一应俱全。行廊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平川指着“两病药品”专柜说:“特定药品清单中的‘两病药品’及部分药品医保全额报销,村卫生室就诊医保报销比例达70%。”

药品专柜(邓和明 摄)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刷脸结算设备一装,看病报销几分钟就搞定,再也不用拿着票据来回跑。

走进袁家镇行村卫生室的中医阁,木制的药柜里整齐码着百余种中药,针灸盒、陶罐排列有序。“来,抬抬胳膊试试。”卫生室里,村医肖丽清正为村民做针灸。“现在村里就能扎针灸、做理疗,比去县城方便多了。”70岁的王大爷边做刮痧边说道。

服务越来越暖,是村民们共同的感受。卫生室的墙上贴着服务公示表,药品价格、报销政策一目了然;手机扫二维码,医保知识、健康常识全知晓。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村医会定期送药上门;对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会盯着按时复查。“签约了家庭医生,就像家里多了个健康顾问。”行廊镇园区村村民刘大姐说,去年她丈夫突发不适,李艳红接到电话十分钟就赶到家,及时进行了处理。这份信任让村民们更愿意参保。

如今的嘉禾县,村级卫生室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小病不出村”。村民们的笑脸多了,抱怨少了,说起村卫生室,都会竖起大拇指:“条件好了,医生强了,看病方便又便宜。”(来源:嘉禾县委宣传部)

编辑:李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