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11月3日消息(记者王艺霖)11月2日,走进位于保定市定兴县的一家羊毛毡礼帽厂展厅,学生帽、民族帽、牛仔帽等各式羊毛毡礼帽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工人正在对羊毛毡礼帽进行检验(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据了解,羊毛毡礼帽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的毛毡制品制作工艺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别看这一顶小小的羊毛毡礼帽,它的制作技艺却极其复杂。”工厂负责人赵成祥说,从羊毛的分拣、碳化、除杂再到梳毛织胎、压胎、水洗、染色、撑顶打造成型,最后打磨抛光,才完成帽胎的制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成品帽的处理,对帽胎进行上胶,开边、初步压型、抛光、切边、上帽口、装饰,一顶羊毛毡礼帽才算制作完成。“细算下来,要70多道工序,完成一顶羊毛毡礼帽要10天左右的时间。”赵成祥表示。

在羊毛毡礼帽厂展厅赵成祥正在展示礼帽(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今年78岁的赵成祥从事羊毛毡礼帽制作已经有38年,从一张白纸,到技术骨干,再到2000年自己建厂生产,赵成祥在传承羊毛毡礼帽制作老手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你看这顶牛仔帽的帽沿,跟其他礼帽有什么不同?”赵成祥笑着问。纯黑的帽沿上有一层细细的羊绒,衬得整个礼帽更加精致。“这是利用我自己研发的设备进行了精面起绒处理,经过这样处理的羊毛毡礼帽,手感更好,也更加精美,很受消费者喜欢。”赵成祥说。此外,在礼帽的样式上,礼帽厂也在根据现代消费者的审美,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工厂里的羊毛毡礼帽有一百余种。

工人正在压帽胎(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发展至今,赵成祥的礼帽厂已经有100多名员工,每年订单式生产羊毛毡礼帽30万顶,90%的产品用于出口,远销美国、意大利、南非、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赵成祥正在整理初型帽胎(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随着年龄的增大,如何将这门传统老手艺传承下去一直是赵成祥心心念念的事,羊毛毡礼帽制作技艺需要工艺师多年的熟练技艺以及对审美的把握,这都是机器设备无法完全代替的。现在,赵成祥的儿子和孙子都参与到羊毛毡礼帽的制作中,赵成祥还建立了专门的保护、传承、研发工作室,让更多的人关注羊毛毡礼帽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正在筹划利用电商平台,在增加羊毛毡礼帽销售渠道的同时,宣传推广羊毛毡礼帽制作技艺,相信老手艺会一直传承下去。”赵成祥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