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12月1日消息(记者唐磊 李舜)近日,山东部分地域蔬菜滞销引发网友关注,“白菜几分钱没人要”“大葱几毛钱卖不掉”成为许多菜农的烦心事。

山东泰安一蔬菜代收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蔬菜行情走低,白菜、土豆、萝卜、大葱等蔬菜价格下滑,许多菜农为了不让菜烂在地里,只好低价售出。“往年每斤能卖到一毛多钱的白菜现在也就卖个五六分钱,菜农们都回不了本。”山东聊城一蔬菜代收点工作人员表示,在当地的蔬菜交易市场,卖菜的菜农守着一车车的蔬菜发愁,收菜的客商却寥寥无几,“今年的菜太便宜了,可便宜依旧不好卖”。

山东临沂的梁先生今年种了50余亩白菜,他告诉记者,以前每亩能卖到3000元左右,而这段时间,哪怕是几百元的价格都不好卖。“菜贱伤农,搞得我以后都不想种菜了。”梁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种菜的这片地原本是荒地,种植成本也相对较高,每亩售价高于2000元才算得上“回本”。他表示,也许是由于各地蔬菜产量的提高,也许是气温导致各地蔬菜在成熟时期出现了“扎堆”,今年的蔬菜价格整体不高。

为此,梁先生求助了当地媒体和爱心机构,在大家的宣传及帮助下,从上个星期开始,许多市民、学校、企业到地里认购白菜,目前,梁先生的白菜正在以一元一棵的价格出售,解决了梁先生的心头难事。

白菜打包装车(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蔬菜为何会滞销?能否预防或解决“蔬菜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对此,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赵智中以大白菜为例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观点。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大家基本上有个共识,今年的秋季蔬菜,特别是秋季的陆地蔬菜大丰收。”赵智中告诉记者,今年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风调雨顺,非常适合白菜、甘蓝、花菜等蔬菜的生长。他认为,今年大白菜丰收导致供大于求是出现滞销的基础性原因。

“另一方面,这些滞销的白菜缺乏特色,同质化太严重。”赵智中向记者解释道,山东省内的白菜品种虽然不少,但大面积栽培的就那么几个主要品种,同一时间上市的产品较为类似,商家为了尽快出售产品只能压低价格。“还有一个问题是上市时间太过集中,产品上市后种植户一旦发现价格较低,会产生一定的恐慌心理:今天每斤卖0.25元,明天每斤卖0.22元,后天说不定就成每斤0.18元了,得赶紧卖了。这就可能导致白菜上市时间更加集中。”

赵智中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从民间到政府缺乏一种市场预测、生产规模预警的体系。他认为,普通种植户种蔬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种什么蔬菜、种多大面积,要么跟着感觉走,要么跟着别人走,想让普通种植户自己准确预测市场是不可能的,目前缺少一种为大家提供指导或是风险预警的体系。”

“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解决起来更难,就是缺少一种化解风险的机制。”赵智中举了例子,比如今年白菜最低到了几分钱一斤,这个价格种植户可能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当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后,种植户可能直接就把菜扔到地里不收了。这种情况就需要一种风险化解机制,一旦种植户遇到风险,这种机制能够为他们提供兜底保障,不至于让他们损失惨重。

在分析完蔬菜滞销的原因后,赵智中又为记者讲述了他的应对建议。

“针对同质化严重问题,我的建议是发展特色品种。”赵智中认为,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以白菜为例,要么是口感好,要么是营养价值高或含有特殊营养成分,也可以是商品性状出众等,一定要有一个主打的特点,“这种有特色的产品与普通产品市场定位不同,不容易受那些同质化产品的影响,价格也会高一点。”此外,赵智中介绍,在发展特色品种的同时,采用分批播种或种植不同生长期的品种,避免产品集中上市,也能化解一定的市场风险。

与赵智中观点相对应的是,记者在此前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胶州大白菜今年也迎来了丰收。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园艺作物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胶州大白菜种植面积约为6万亩,今年的产量达到了30多万吨,相较往年产量有所提高,至于价格方面,“目前价格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不如2021年,但基本上也是正常价。”

工作人员介绍,胶州大白菜种植区域目前分为认证基地和非认证基地,所谓认证基地,即通过当地大白菜协会大白菜品牌认证的种植基地。通过认证和未通过认证,在产品价格上也能体现出来,非认证基地生产的大白菜价格为每斤0.2—0.3元,认证基地内的大白菜价格为每斤2—3元,“认证基地里的白菜从地头收上来之后,还需要经过后期的包装才能售卖,所以价格会高一些。”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商品的包装成本,协会会员分别具有大白菜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资质,这些“隐形”的资质也是胶州大白菜“丰产又丰收”的“密码”。

赵智中认为,解决蔬菜滞销难题的另一个方法是筛选有志于农业且具备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通过政府适度支持和引导,逐步培养一批懂生产、会经营的规模化家庭农场。“普通种植户种植面积有限,对市场的了解也有限,他们也不会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市场,但成规模的家庭农场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要了解市场、了解销售。”赵智中表示,这种成熟的家庭农场和新型农民对于市场了解较多,风险应对能力也比较强,在制定种植计划和开展产品营销时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品滞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成立相应的协会也是赵智中认为解决蔬菜滞销的一个有效举措。“协会可以帮助散户农民选择品种、确定规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稳定产品质量。”赵智中告诉记者,相对于普通种植户,协会对于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刻,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指导意见,也可以根据掌握的情况发布相应的预警,“最关键的是帮助老百姓打开产品销路,哪怕当地出现滞销,也可以利用协会的资源把蔬菜运到其他相对缺乏的地方,解决蔬菜的销售难题。”在赵智中看来,协会更多的是提供一种保障,稳住种植户的“基本盘”,尽可能保证种植户的利益。

针对此前提到的缺少风险化解机制,赵智中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想法,即建立蔬菜冻干产品储备库。他认为,蔬菜进行低温冻干几乎不会损失营养,密封包装后可以像粮食那样在常温条件下长期存放,因此对存放条件要求很低,存放成本和运输成本也很低。这种类型的储备库不仅能够保障特殊情况下的蔬菜供应,还能够在因蔬菜大丰收而导致产品滞销期间帮助种植户化解风险,“还是以白菜为例,假设将每斤0.2元作为白菜的盈亏点,一旦出现大白菜丰收导致市场价格降到0.2元以下,政府或承担政府相应任务的企业可以按照0.2元的保护价进行收购,然后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冻干处理后,或放入当地储备库等价格回升到盈利区间时就地销售,或调往边防、海岛等储备库备用,或者调往价格较高的其他地区进行销售。这样,一方面能确保蔬菜供应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在蔬菜大丰收却卖不出去的情况下为农民提供最后一道保障,不至于让他们血本无归。”

编辑:李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