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阳2月26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2月25日至27日,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在河南安阳举行,本次活动以“赓续殷商文脉共启传承新章”为主题。全国近50位考古学、甲骨学及博物馆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殷墟,共话商文明传承与博物馆发展新篇章。
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活动开幕式于26日在殷墟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馆长、殷墟博物馆代理馆长施劲松在致辞时强调,殷墟是中国考古学开始的地方,殷墟博物馆是中国考古学产生、发展的缩影。从1928年首次发掘至今,从梁思永、夏鼐先生开始,走出了许多考古学家,让殷墟走向世界,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他指出,新馆开馆以后成绩显著,一年来共接待观众180万人,热度居高不下。这次的活动,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求索。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致辞中也着重强调了殷墟博物馆在传承殷商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使命,肯定了殷墟博物馆开馆一年来在文物保护、展览展示、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王入大邑商”展览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活动亮点《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同期揭幕。展览精选36片武丁时期甲骨珍品,其中3片为首次外展,1片为首次公开亮相。天津博物馆党委副书记钱玲介绍,这批与商王武丁直接相关的甲骨百余年来首次“返乡”,是津豫两地文化合作的创新实践。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指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甲骨就像“游子”,是“有生命的”,此次展览意义重大,希望借此展览助力甲骨学研究。
“王入大邑商”展览展出的武丁时期甲骨珍品(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据悉,殷墟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近180万人次,荣获“年度科技创新博物馆”,连续两个季度获微博热搜榜“考古遗址博物馆前30”第一。“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安阳文旅新名片。馆方表示,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深化国内外合作,通过创新展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早期中国文明魅力。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