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瞄准5月30日9时31分发射,总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设置了增强现实报道点,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介绍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相关情况。

0:00
/
6:44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6:44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我现在的位置距离塔架大约1.5公里,身后就是长二F的发射塔架,神舟十六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已经进入了飞船,舱门已经关闭了。现在,我们就用增强现实技术来带您仔细看看发射塔架。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我们先来看一下10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这个钢铁巨人学名叫“脐带塔”,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塔架里有各种线缆和管路,就像婴儿的脐带一样为火箭输送能量与养分,另外,塔架还装了空调和保温层,能够为火箭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有了它的全方位保护,火箭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即使碰上极寒天气依然可以正常发射。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那三名航天员是怎么登船的呢?航天员到达发射塔架底部后,会搭乘专属电梯上到9层平台,这是他们离开地面的第一步;在9层平台,三名航天员一路步行移动到整流罩旁边,进行登船准备工作,这是第二步。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接下来,三名航天员依次进入飞船内部。从哪进呢?航天员要先通过整流罩,进入轨道舱,再向下进入返回舱,这才能就座。而舱门则是由工作人员负责关闭。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我们再继续通过虚拟增强技术看发射塔架里的玄机。和早期裸露式的塔架不同,现在的塔架是封闭式的,一共有四组回转平台。它们就像是戈壁滩上的四双钢铁大手,把组合体稳稳地护在手心里。那这四双“大手”到底什么时候、按什么顺序打开呢?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首先打开的是最顶上的这双手,也就是第四组回转平台,一般按照发射程序,倒计时100分钟,第四组回转平台首先打开,到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火箭顶端的逃逸塔显露出来。

总台央视记者 劳春燕:接下来,在进入倒计时一小时后,塔架的第一组回转平台会打开,露出四个助推器和一级火箭。随后是第二组回转平台打开,露出芯二级火箭。最后打开的是第三组回转平台,一般要进入倒计时30分钟以内才会打开。之所以让这双“手”最后离开,是因为它保护的,正是神舟十六号飞船,飞船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一些。

编辑:李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