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

  史迪威将军及史迪威家族几代人同中国有着怎样友好交往的故事?当前,中美人文交流呈现出怎样的态势?《蓝厅观察》为您解读。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朋友

  中国唯一以外国军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位于重庆,纪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史迪威将军。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史迪威出任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等职。修筑公路、奔走前线、竭力阻敌,史迪威将军为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9月,史迪威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史迪威将军五次来华,在中国共生活了12年。他热爱中华文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博物馆内展出他曾使用的汉语学习书籍以及练习书法的照片。

  史迪威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史迪威博物馆馆长陶燕告诉《蓝厅观察》记者,从史迪威将军的女儿南希·史迪威开始,就给博物馆捐赠了大量的藏品。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捐赠了近200张图片。接下来,博物馆将继续加强对史迪威将军的文物、档案、藏品的收集工作,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人文交流。

  与中国人民深厚的情感已经成为一种历史遗产留给了史迪威家族的成员们。史迪威将军的后代曾多次到访中国。2014年,史迪威将军的孙子和孙女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栽种下一棵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如今已经枝繁叶茂。就在今年8月初,史迪威将军的后代们又在博物馆院内栽种下一棵新的桂花树。桂花飘香,友谊传承。

  前不久,重庆市举行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已经83岁高龄的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视频致辞中说:永远铭记外祖父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南希·米尔沃德表示,中国人民的热情无与伦比,中国永远不会忘记朋友。她希望她的孩子们能认识到这些,并继续代代传承中美友谊。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在低谷徘徊,但中方对话沟通的大门是敞开的,中美民间的交流交往也始终没有中断。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

  国际问题专家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人文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编辑:吴海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