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63周年。如今,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终于回到了自己在圆明园的“家”,并与马首团聚,这一幕让人感怀。10月20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正觉寺最上楼)与公众见面,展期将持续到10月29日。

十二兽首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钟喷泉的构件,该组喷泉将代表东方的十二生肖文化与西式喷泉建筑相融合,兽首特殊的红铜材料、精湛的制作工艺、巧妙的结构设计,不论在当时还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造诣、审美水平和科技价值。但自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包括十二兽首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被无情烧毁、非法掠夺。

截至目前,已有七尊兽首回归祖国。此次特展中,有五尊兽首在圆明园重聚,包括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和马首。

据了解,牛首、虎首、猴首于2000年由保利集团从拍卖行购得,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燊先生出资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猪首,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也于2007年被何鸿燊先生回购。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将马首无偿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

据悉,“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将持续至10月29日。公众可提前通过圆明园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预约购买圆明园正觉寺门票(每周一闭馆)。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50组(件),分为“漂洋过海”“回归之路”“石柱真容”三个单元,以圆明园石柱流失为背景,将此批流失文物回归过程作为串联,力求让观众了解圆明园流失石柱远离故土、颠沛流离、重回故里的历程,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圆明园流失石柱所蕴含的文物价值。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各方关注与努力下,定能开启新时代圆明园文物“展出来、活起来、传下去”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已回归的兽首还包括鼠首和兔首,于2013年6月28日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给中国,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8年,一件疑似流失龙首的拍品曾现身拍场。目前,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仍下落不明。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编辑:王胜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