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中通道主线的贯通,计划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在交通基础设施即将实现硬联通之际,珠江两岸城市之间的软对接正不断完善,不少城市依托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正在布局一系列的交通通行和产业发展政策,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正在加速。

  这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就是位于深中通道西岸着陆点的中山市翠亨新区“湾区未来科技城”,该产业园由深圳与中山共建,规划面积约38万平方米,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产业主体,2024年建成后可容纳200多家企业入驻。

  湾区未来科技城某入驻企业负责人 肖俊承:深中通道通了以后,基本上20分钟左右就能到深圳,吸引力还是非常大。首先是在市场这一块,深圳很多客户来这边就非常方便,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准备把整个的研发落在未来科技城。

  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当地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城市形态和功能基本成型,并开设深中通办政务服务专窗,与深圳开通了400多项“跨城通办”事项,涵盖人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中山市大湾区办副主任 刘登:中山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协同一体化,共同构建“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格局,同时积极利用深圳科技创新的资源、平台、人才优势,赋能中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完善产业政策的同时,深圳中山两地还正布局开通深中跨市公交,实现交通一体化,为两地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今年6月28日,深圳市与中山市共同签订了交通一体化的合作协议。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管理科副科长 孙荣:以深中通道通车为节点,同步开通两市的跨市公交,目前我们配置的班次是按照每天3000人次的客流情况来配置,未来希望客流能够逐步提升至每天万人次。

  深中通道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互联互通,也正带动湾区城市之间体制、机制的加速对接。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黄成造:深中通道明年建成通车,又将增加一条新的跨江通道,完善内连外通的高速公路网,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增强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总台记者 魏星 吴媚苗 赵菁 邓裕达 辛亮仪)

编辑:郑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