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满12岁男孩杀害4岁女童案撤案一事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女童父亲: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1月26日晚,记者联系上被害女童父亲Z先生。

Z先生称,上述案件因涉事男孩未满12岁,无刑事责任能力,因此被当地公安局撤销案件决定书。

“从法律的层面讲,我尊重法律,无可辩驳,作为一个父亲,我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可能一辈子我都没办法接受这个结果。”Z先生称。

尽管上述案件经过曝光之后,也有许多司法界及刑侦方面的专家主动联系Z先生,并表示愿意为其提供帮助,“发生这么久以来,这件事情(女儿被杀害)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关注,但是我并不开心,因为她已经走了,什么诉求之类的,我真的没有考虑,我现在内心和脑子里只有这个结果(涉事男孩撤诉),我真的接受不了。”

Z先生告诉记者,2023年8月30日,涉事男孩哄骗其女儿前往离家400米左右的菜园进行施暴。Z先生回忆道,施暴男孩先是掐住女童脖子,直至昏迷,随后又将她直接拖到茅坑屋,在将女童扔进去后,又向坑内扔了20多块砖头,最后临走时,还把井字型木块盖在缸口用做隐藏。

“我很难想象,一个12岁的男孩,心思如此缜密,作案手法及心性如此恶劣,简直令人发指。”Z先生称。

而上述男孩施暴原因则因Z先生女儿与施暴男孩妹妹因玩具问题而多次发生争执。“刑侦当时告诉我们这个原因时,我们是接受不了的,毕竟小孩之间发生争吵是正常的,但是这个男孩想让我女儿消失的想法却持续了1年多,我很难相信,也不敢相信。”Z先生说。

律师认为未成年犯罪矫正可多方听证

记者了解到,我国在2021年3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将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

针对此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海粟分析称,“刑法目前对于此种情况规定的处罚是责令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正教育。但这种衔接工作和矫治教育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

张海粟认为,既然刑法已经对这些未成年人在刑事犯罪立法中考虑了从轻从宽的因素,在矫正时就应该考虑从重从严,“不负刑事责任不代表没犯错,犯罪就应该根据程度惩罚,加大这种矫正的惩罚力度,也能让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对法律产生敬畏,同时抚平被害人家庭所受到的创伤。”

张海粟建议,对于涉案人的专门矫正教育方案,可以采取多方听证的方式来确定。“受害者家属的诉求与想法也应该作为听证的重要意见,在充分听取受害者家属意见后再根据犯罪情节,事后表现等综合因素制定较为严格的矫正方案。”

对于男孩父母,张海粟告诉记者,男孩父母负有民事赔偿责任,他们作为监护人是民事赔偿的主体。

来源:央广网综合顶端新闻、南方都市报

本期编辑:毛嘉淇

编辑:郑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