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大国工匠:59岁“焊神”是怎样“炼”成的

2016-07-22 19:43:00 来源:央广网

“焊神”张翼飞(张文豪摄)

  央广网上海7月21日消息(记者王晶)7月21日,上海夏季高温飙至新高,局部气温高达39℃,而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焊接工作室内,温度则比外面还要高近20度。此时,在业界有着“焊神”美誉的张翼飞正在与徒弟们研究自动化机械焊接设备,如果可以投产,可能将成为船舶建造史上的一项革命性创新。

  记者走进工作室,一眼就认出个子1米9高的张翼飞,主动与记者握手问好的“焊神”,手掌坚实有力,但却掩饰不住手背上因烫伤而留下的的多处细小疤痕。

  “从事焊接工作,手上有疤痕太常见了,我有身高优势,还能比别人身上的疤痕相对少些。”年近花甲的张翼飞还在为自己“辩解”。

与徒弟们研究自动化机械焊接设备(王晶 摄)

  张翼飞,并不是新生代异军突起的模范工匠,在过去90年代就早已名声在外了。他曾在厂内创造过一个至今无人能破的纪录——一口气焊完一条8米长的焊缝,整条焊缝没有任何缺陷。当年也在学习焊接手艺的李建芳告诉记者:“90年代那时,我们焊接手艺只认张翼飞的。”

  如今,已经成为焊接领域标杆人物的张翼飞,却还在一直强调,成为“焊神”没有捷径,唯有反复失败、反复实践、反复解决。

  59岁“焊神”养成记

  1977年,毕业于沪东造船厂技工学校的张翼飞,被分配到沪东造船厂。回忆起刚接触造船厂的焊接工作时,现在的张翼飞都难以相信,自己竟会在温度高达50-60度的船体内坚持从事焊接工作28年。“那时船体内的温度高于外面的实时温度很多,所以每次焊接工作结束后与工友们坐在甲板上时,身体都会感觉到凉快。”但对于长期待在常温下的普通人来说,也许难以体会。

正在工作的张翼飞(张文豪摄)

  那时,在张翼飞所在的焊接“雄鹰”班里,谁焊体烧的漂亮,谁技术好,就会得到尊重。“我这个人自尊心很强,而且要面子,我把焊体烧的漂亮就很有面子。”张翼飞经常这样分析自己在工作中的性格。那时焊接环境和工作很苦,多数人因此而放弃,但是张翼飞却在焊接领域越走越远,他常讲,没有对焊接工作的兴趣和热爱可能坚持不到现在。

  “小时候,家旁边曾有个加工厂,门口经常有人在烧电焊。父母经常告诉我,这种东西不要看,看后眼睛会瞎,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每次工人离开后我和小伙伴都会捡起剩下的焊条头往地上戳。”回想起当初的童真,平日里工作认真严肃的张翼飞笑得竟像个孩子。

  当时,在焊接“雄鹰班”,有多年焊接经验的老师傅负责手把手传授学徒焊接工艺,而厂内的工程师则更关注他们的理论知识,这让当时刚入门的张翼飞养成诸多良好的焊接习惯,理论与实践结合后,他更加关注焊体烧好后是否“天衣无缝”。

  有了这份兴趣与专注,1990年张翼飞破格晋升为技师,成为当时工厂最年轻的焊接技师。

  凭借过硬的技术,从事焊接工作刚满两年的张翼飞就开始带徒弟了。而现在,他年近花甲,教授过的徒弟、徒孙已达上百人,均已成为国家焊接工程中的中坚力量,这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我常对徒弟们讲,过硬和娴熟的技术不是一天就能达到的,而是从失败中得来的。”聊到这,这个有着“焊神”美誉的全国劳模竟“大方”地与记者分享入行两年时的失败教训。

  张翼飞回忆,师傅第一次喊他焊接油轮,当时的焊接面是不规则体,且焊接程序复杂,但当时他没有在头脑中做过多计划就直接开始操作,焊体烧好后得到了师傅的责骂。此后,这一直成为他心里的一个结,但却时刻提醒着自己。

  如今,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师傅,张翼飞已先后带出过7个全国技术能手,6个省部级劳模,18个高级技师。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儿就够了

  1995年到现在,张翼飞收获荣誉无数,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上海市十佳工人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纷纷纳入囊中,并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首席技师千人计划。

悉心带徒的张翼飞

  从事焊接工作40年,张翼飞曾面临过几次被他称之为“诱惑”的选择题。90年代,厂里领导安排当时小有名气的张翼飞至负责焊接设备的管理岗位。“这辈子就学了这一门技术,就想继续钻研下去。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儿就够了。”张翼飞说,就连当时做组长带徒弟都是主任的劝导,自己不是当官的料。

  采访期间,在一边旁听的女徒弟魏凤云告诉记者:“如果将焊接工作比喻成金字塔,师傅现在已经是塔尖上的人了。”

  前几年,张翼飞去日本交流学习技术,日本知名厂用高薪欲将这个焊接领域“塔尖上”人的留用,“当时他们承诺,我给你车子房子户口,你来我们这里。”张翼飞二话没说,直接拒绝。

  过去,独善其身的他经常被同学评价为“一个没有声音的人”,平时在家里更是甩手掌柜,用他的话讲:“我不是典型的上海居家男人,家里全被老婆管得很妥帖,之前老婆是公交售票员,每天早上4点出车但依然将家务布置的井井有条。”

  没了家庭的负担,平时的张翼飞除了继续钻研焊接技艺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徒弟的培养上。在对徒弟的选择,他有着自己独特而严苛的标准。“家庭状况好的我一般不会接收。”他认为,焊接工作很苦,通常情况下家庭状况好的孩子往往学习焊接技术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能够走到最后的更是寥寥无几。

张翼飞向徒弟传授技艺

  “人品要好!。”张翼飞告诉记者这是他最看中的条件。

  东北小伙小刘是他现在最得意的弟子,“小刘训练时,我观察他经常会主动教别人。故步自封,不与他人交流技术的人往往走不到焊接顶尖的地步。”教人即在教己,不管是当年做徒弟还是现在做师傅,都是张翼飞一直坚持的做人原则。

  90年代就名声在外的张翼飞也有着自己的担忧:“过去在中专技校100人里,能够挑出70-80人比较不错的,时代不同,现在100人中我就只能挑选出7-8人可以录用,但理论知识又比较差,这就导致焊接技术青黄不接。”他深信,丰富的理论知识才是提高技艺的基础与保障。

  究其原因,张翼飞也很无奈:“现在多数家庭的孩子均接受大学教育,家长普遍不愿意孩子让从事看似不体面且待遇较差的工种,而留给技校的生源往往是现在“养尊处优”的农二代,且学习成绩不理想。”

  此后,为解决工友们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张翼飞经常与工作室成员一起,为班组长、生产骨干、技术管理人员开办了十余次焊接技术讲座,参加人数近千人次。一些船东船检也不请自到,甚至还公布了办公室电话,随时接受焊工们的咨询,解答焊工提出的疑问。

  谈工匠精神:不忘初心 耐住寂寞

  最近,“闲不住”的张翼飞正率领着团队开发研究自动化机械焊接设备,用埋弧自动焊取代CO2手工焊,应用于船体的横向对接焊。近几年,总有媒体来访,谈到工匠精神,他总是强调,做工匠就是要“不忘初心,耐住寂寞”。

辅导劳务工焊工

  具有身高优势的张翼飞,虽然在有些焊接位置上可以避免被烧伤的危险,但是面对位置较低的焊接点,常常需要弯下腰来工作,这也导致他常年腰痛不止,留下病根。他的女徒弟魏凤云说道:“在焊接领域,师傅就是标杆一样的人,每年先进人物评选时,师傅照片都会被挂在厂区门口,我们都是在师傅的影响下成长的。”

  收获的背后往往是大量时间的付出。张翼飞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笑话:“在过去家里老房子外面夏天很多人乘凉,老房子有个特点,谁家要是进陌生人都会被邻居告知,我家的邻居是刚刚搬来不久。有次在正常时间点下班回家,几个邻居跑过去喊我妈妈你家进陌生人了。”对于焊接工作的早出晚归,张翼飞早已习惯。

  2010年,公司组建了以张翼飞名字命名的“张翼飞劳动模范焊接技术研究室”。目前,我国焊接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在于日本工厂工人多数是复合型工种。面对差距,快要退休的张翼飞依然在不断学习。

张翼飞的书架,业余时间他还在不断的学习(王晶 摄)

  记者观察到,在研究室内张翼飞的书架上,摆放的关于焊接各类知识的书籍达20余本。同时,在研究室成立的几年时间里,张翼飞将从基层焊工中收集来的焊接常见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按照船舶建造环节,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船厂焊工操作手册》。

  工作之余,“老顽童”张翼飞喜欢打手机游戏,凭借骨子里的钻研劲儿,玩过的游戏他也一定要冲到最后一关才肯罢休。

  也许,当下我们所缺失的是更多的“张翼飞”们。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大国工匠;焊神;张翼飞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大国工匠: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60万颗螺丝零失误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某管道内,温度高达40℃,为做好管内螺丝的标准检测,需工人沿着潮湿闷热的管道爬上爬下,每天持续工作长达10个小时,这就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钳工管延安工作常态。

2016-07-21 16:02:00

大国工匠:80后制绳技师 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

“研发新型绳缆时,曾在车间待过2天零一夜没有出去,有时累了就直接抱着缆绳睡过去了”。7月19日中午,青岛天气燥热难忍,海丽雅集团80后制绳技师徐连龙带领记者径直走向制绳车间,车间内噪音高达80分贝,听清旁人说话都很费力甚至有些刺耳,但确是徐连龙过去8年来一直坚守的研发“阵地”。

2016-07-20 19:27:00

《大国工匠》:寻找缺失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寻找缺失的工匠精神,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样的讲述无不令岳群和她的同事动容。

2016-04-28 11:4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