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踔厉奋发著华章,笃行致远再启航。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西咸新区从2023年开年就以开局决战的姿态和时不我待的劲头,全力以赴抢时间、抓发展、拼经济。总投资452亿隆基绿能项目落地、总投资485亿2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82亿167个项目集中签约、六项市场主体指标斩获西安全市第一……

良好的“开门”势头背后,是2022年坚实的工作基础。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联合央广网推出“奋进新征程 数启新西咸”系列文图,通过“1-10”的一组数字,展现新区这一年的创新速度、改革力度和西咸温度。

“奋进新征程 数启新西咸”之“3”项改革硕果累累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央广网西安3月15日消息(见习记者侯凯奇)“去年11月,我们总投资1100万元的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温度敏感芯片自动化生产线投产,打破了国外对该类产品近30年的垄断!”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企业——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罗剑激动说道。

生产线设备和原材料100%国产,解决我国在该领域“卡脖子”难题。罗剑团队成功“创业”得益于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点火器。

2022年3月以来,陕西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

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持续用好“三项改革”点火器,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秦创原加速由“势”转“能”。

“三项改革”试点启动 让创业告别顾虑

砺芯慧感是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先进流动测试微系统创新团队的“薄膜温度传感器芯片”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创立的一家科技企业。去年3月入驻秦创原总窗口;7月,开始办公和生产场地装修、设备进场等工作;11月,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投产;12月,首批30万支薄膜铂电阻传感器出厂送到客户手中。

“每年薄膜铂电阻传感器的国内市场需求达3亿支,国际需求约10亿支。我们是国内唯一能生产出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的企业。产品将改善关键核心芯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产业化发展正当其时。”罗剑说。

即便手握“硬核”产品,罗剑在创业之初还是有不少顾虑——

“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如果创业失败,就可能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就在罗剑纠结之际,全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启动。“就像松了绑一样,彻底打消了顾虑。”

有了新政策的“强心剂”,在秦创原创促中心、沣东信息产业园及创智云谷的帮助下,罗剑团队仅用一个月便完成审批、专利评估、场地选址等流程,并享受到房租免租金和设备购买返还、免费培训等政策。秦创原创促中心还为砺芯慧感安排固定的科技经纪人,在政策兑现、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管家式”服务,帮助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们将依托秦创原平台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提高我们牵头的秦创原MEMS温度传感器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水平,推动产学研合作再出新成果。”罗剑说。

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秦创原发展由势转能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三项改革”破解从“书架”到“货架”困局,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正在“原”上转化落地,广大科研人员在“原”上圆梦,为秦创原由“势”转“能”注入发展新动能——

西安石油大学引进人才李飞教授参加“三项改革”专场路演后,得到春种基金100万元融资支持,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陕西智钻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钻工自动化扭矩测控及数据分析,产品已推广至四川某油气井实际应用。

长安大学程海鹰教授参加路演后,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为其团队提供秦创原总窗口落地政策服务,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详细指导建议……目前,项目正在推进落地注册。

一年来,西咸新区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省检察院在秦创原总窗口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为“三项改革”成果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护。省税务局在秦创原总窗口增设“税务管家”,为“三项改革”项目落地团队提供一站式税务服务……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西咸新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做法,为科研人员、创新团队、路演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且成功注册企业的,给予办公研发场地租金减免、投融资服务等支持,并在平台、人才、基地等方面跟进服务保障。

16条政策出台 推动“三项改革”落地落实

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随着创新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成果不断凸显。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2年全年,西咸新区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37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0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35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2.5倍、2.4倍、2.2倍和1.3倍。“产学研用政金”深度融合,与11所高校院所共建17个科转平台,引导110项科技成果在总窗口转化落地。

西部云谷(央广网发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持续放大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综合效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日前,西咸新区出台《西咸新区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试点·促进“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2023-2025)》,从激发高校院所“三项改革”驱动力,完善技术要素市场资源配置,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涉及科教、人才、产业相关的16条重要举措。

《措施》明确,到2025年,西咸新区至少形成一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构筑最佳成效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点。推动全省高等院校转化不少于1000项科技成果,培育不少于500人专门从事技术转移人才队伍,遴选设立一批不少于200人的科技成果转化驻校大使,培育创办不少于2000家高质量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

编辑:陈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