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4月28日消息(记者王艺霖)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定兴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揭牌。该观测站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定兴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旨在通过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白洋淀流域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于一体的实时动态综合观测研究基地,为雄安新区和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撑。

定兴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揭牌(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白洋淀上游流域人类生产生活强度大、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匮乏。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就在定兴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

“定兴县毗邻雄安新区,地处白洋淀上游的生态关键枢纽带,在这里开展生态环境的精细化定位监测、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生态环境系统管理和技术综合研究,将为雄安新区及白洋淀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大数据依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宇说。

专家团队在试验田观摩监测设备(央广网发 李岩 摄)

该观测站在40米高的综合观测塔上,装载了碳通量等观测仪器设备,7×24小时不间断自动测定,建成目前雄安新区毗邻地区及白洋淀流域地区首个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碳通量数据库。

高40米的综合观测塔(央广网发 刘赛 摄)

据了解,观测研究站进行一手生态数据收集,位于定兴县的嘉旭福美数字产业基地数据中心进行信息的提取、分析、管理。“设置在我们基地的白洋淀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科学大数据平台,能够对观测研究站的相关生态要素数据进行存储分析,产出一目了然的可视化数据产品。”河北嘉旭福美数据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冬梅说。

技术人员在数据平台收集回传数据(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定兴县委副书记曹纯章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定兴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建立,将有效承接首都生态大数据外迁,用数据驱动生态监控及环境改善,为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促进雄安及周边环保事业和定兴数字产业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县域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定兴样板。

截至目前,研究站在系统开展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研究基础上,完成了7份重要咨询建议报告,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并采用,为雄安新区及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大数据支撑。

编辑:王伟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