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四项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6-01-11 15:0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大连1月11日消息(记者张四清 贾铁生)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连理工大学共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李宏男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结构光纤传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同步采集装备”和李廷举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褚金奎教授参与完成的“偏振遥感物理机理、关键方法与技术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原大连理工大学徐世烺教授团队成员李庆华参与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过程双K断裂理论及控裂性能提升基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宏男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结构光纤传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同步采集装备”以结构安全监测首选传感元件——光纤传感器为研究载体,历时10年科技攻关,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壁垒,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建立起了光纤传感监测从“应变传递机制→新型封装技术→阵列感测技术→同步采集装备→状态机架构”的成套技术体系,突破土木、力学、光学、信号、微机电系统等诸多难题。项目共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编完成我国结构安全监测领域第一部国家行业标准和主编安全监测基本术语国家规范各1部,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项目完成了从核心技术→硬件设备→软件集成→工程应用的系列创新,技术装备已得到批量应用,包括世界最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大连市体育馆等重大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廷举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 ,利用电磁和高能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实现了连铸过程合金凝固行为和溶质传输的电磁调控。发现了大电流致枝晶尖端分裂及磁场诱发柱状晶-等轴晶转变现象;建立了世界第一条非真空下Cu-Cr-Zr合金水平电磁连铸生产线,成品接触线平均抗拉强度610MPa,导电率79.85%IACS,在国内外报道中最高,京-沪高铁2010年在冲高段列车速度达到486.1km/h,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所用接触线是本成果产品;发明技术还用于锡磷青铜板带水平连铸和大直径黄铜合金棒的水平连铸,改善了铸坯的元素偏析,提高了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已建成十余条水平电磁连铸生产线。高性能铜合金是交通、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工程的必用材料,其制备过程中的成分、组织和缺陷控制是国际铸造界的难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0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奖励11项,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编辑:刘拓拓
关键词:大连
记者从大连市交警支队驾管处获悉,随着全国驾考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的驾驶人培训、报名、考试模式也即将出台,在当前新旧驾考模式的转换期,
2016-01-11 15:00:00
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与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合作筹建的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在大外宣告成立。这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发挥外语学科与国际化办学优势,
2016-01-11 14:18:00
日常生活中,居民难免会遇到麻烦事,比如下水道堵了、自行车没气了、管路接头锈蚀了等,只要有工具,自己动动手就能把问题解决,一般家庭通常不会预备这些工具,但在大连红十字家园都可免费借到。
2016-01-07 15:4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