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央广网

《安徽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6)》发布

2016-06-28 13:36: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蚌埠6月28日消息(记者刘军)记者从安徽财经大学获悉,由该校编写的《安徽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6)》日前发布,该报告自2007年开始编写,属年度发展报告,是安徽财经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报告分析了当前安徽贸易发展的态势以及未来安徽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安徽实际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安徽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6)》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安徽省承接境外产业转移项目总量持续增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从66.3亿美元增长到136.2亿美元,年平均增幅22.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19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从产业流向上看,安徽省第二产业是承接境外产业转移的主体产业,其在“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11年的48.7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80.2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10.5%。从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理方向上来看,一方面,境外转入产业来源地仍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另一方面,安徽省各地承接境外产业转移规模不均衡,合肥、芜湖、马鞍山、蚌埠一直是承接境外产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四个地级市,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省比重超过50%。“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外向型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连年增加,尤其是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政策抓手,基本实现了货物出口和吸收外资的稳步发展,这对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就业扩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于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该报告指出,安徽省对外贸易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处于前列,但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同时,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减弱。据介绍,安徽省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地位,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依靠的是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且安徽省初级产品的出口处于劣势地位,在国际上已经在逐步丧失竞争优势。加工贸易与高新技术产品是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弱势科目,而且安徽省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小,增长速度较慢,一般贸易比重依旧高达70%。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形势恶化的条件下,安徽省要想外贸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在兼顾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以及加工贸易,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和边界的区位交通优势,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应积极改善对外贸易主体结构,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与竞争力。

  此外,在商贸流通方面,该报告指出,近年来安徽商贸流通业总体上平稳增长,尽管增长速度有所趋缓,但商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速,安徽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和总体竞争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安徽省网上零售额57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全省有13家网上零售额超亿元企业,合计零售额93.2亿元,占全部网上零售额的81.4%;以移动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建设重点,目前已经建立了3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1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全省全年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约2.5亿美元。目前,安徽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119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75家,4A级企业57家,5A级企业2家,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不过,该报告同时指出,安徽省传统零售增长放缓,批发交易市场整体落后,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商业中心辐射作用不显著,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编辑:刘拓拓

关键词:安徽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合肥:试行“一米花园”整治毁绿种菜

小区绿化带变成了菜地,是城市各个小区的“顽疾”。为改善小区内“毁绿种菜”的现象,合肥市七街道洪岗社区试行“一米花园”,

2016-06-28 12:43:00

上万斤假稻种销往安徽五河90个村庄 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

眼下正是南方水稻播种季节,种子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来年的收成。然而近日,多位安徽五河县群众向中国之声反映称,今年以来,湖北一家种子公司在五河县等地,走街串户销售未经农业主管部门备案的“贴牌”种子,忽悠农民订购,涉及水稻面积较大。

2016-06-28 07:26:00

安徽多地仍有大雨到暴雨 王家坝是防汛工作重点

连日来的暴雨还没刚刚停歇,从昨天开始,安徽大别山区、江淮之间中部和东南部、沿江江南东部有明显降雨。今天安徽大别山区、江淮南部到江南中北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2016-06-28 07:0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