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90后书写的彩色历史

2015-04-08 09:4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90后书写的彩色历史

  “家·春秋”项目培训分享会

  老三线厂的旧式生活区

  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拿起摄像机和笔,去拍摄和记录家人、家族和家乡的故事。他们试图从看似完备的历史教育中走出来,书写、记录、分享自己身边普通人的历史,以及重新开始建立自己的历史观。

  一项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计划启动后,1个多月就收到几百名同学从全国各地发来的报名视频。这些年轻人想要记录的故事包括:战争、运动、社会、宗教、民族、建筑、爱情……在这些作品里,年轻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诠释另一种“家国春秋”。

  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拿起摄像机和笔,去拍摄和记录家人、家族和家乡的故事。他们试图从看似完备的历史教育中走出来,书写、记录、分享自己身边普通人的历史,以及重新开始建立自己的历史观。

  一项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计划启动后,1个多月就收到几百名同学从全国各地发来的报名视频。这些年轻人想要记录的故事包括:战争、运动、社会、宗教、民族、建筑、爱情……在这些作品里,年轻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诠释另一种“家国春秋”。

  两年前,陈和丰的爷爷陈诚志去世。在家人眼里,这只是一个“平凡老实”的人。因为老人晚年脑萎缩,陈和丰与爷爷交流并不多。

  直至整理遗物时,他打开一个旧盒子。这个90后大学生意外地发现,里面放着好些张爷爷手写的个人情况登记表:“1940年~1945年浙江温州家乡讨饭”,“1953年~1956年参军”,“1970年~1985年上海后方312长汽机班长”……

  这些陌生的历史信息让这个上海大学历史系研一的年轻人惊喜不已,“这就是史料啊!”他所理解的历史学,就像一个拼图游戏,将琐碎的、零散的史料,运用史学方法,拼成一幅完整的、生动的画面。他决定将爷爷的历史从这些史料中挖掘出来,“就好像与过去的爷爷对话”。

  与他做着类似工作的,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把镜头对准自己的父辈、祖辈和故乡: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鄂温克族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走下战场后,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山城重庆的老建筑群又折射了怎样的历史记忆?

  对家人、家族和家乡,这些年轻的记录者此前并没有太细致的了解,而记录本身让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历史。从关注身边的人到关注历史,这些90后的大学生记录、思考,以及重新开始建立自己的历史观。在民间机构新历史合作社总编辑唐建光看来,“历史不仅仅是王侯将相的历史,不只停留在精英和政治学层面——更多丰富鲜活的普通人构成了庞大真实的历史”。

  “其实,爷爷的一生并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似乎几句话就可以讲完。”陈和丰说,“但是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或许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答案。”

[1][2][3][4][5]

编辑:刘明霄

关键词:历史;史学方法;1970年;历史教科书;历史写作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