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陕西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鳄鱼骨板

2015-06-26 21:2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陕西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鳄鱼骨板

  双鋬鬲中的骨殖上残留的织物残片 陕西考古研究院 摄

  鳄鱼骨板. 陕西考古研究院 摄

  中新网西安6月26日电 (记者冽玮 阿琳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领队孙周勇26日向记者透露,考古工作者2012年在石峁遗址内发现一块鳄鱼骨板,这块鳄鱼骨板是包括陕晋中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在内的河套地区的首次发现。专家推测,鳄鱼骨板或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交流而来的。

  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工作者2012年在后阳湾的一座房址附近发现了这块鳄鱼骨板,呈正方形,正面有许多点状小孔。很多人据此判断那个时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湿润适宜扬子鳄成长。

  孙周勇介绍,这块鳄鱼骨板是包括陕晋中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在内的河套地区的首次发现,所以他推断这条鳄鱼未必生长于此,极有可能来自遥远的南方。根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有一种鼓名叫鼍鼓,用扬子鳄的皮革制作而成,是等级的象征。因为“鼍”便是扬子鳄的古称,按照学界最流行的观点,这些骨板很可能便和制作鼍鼓有关。专家推测,鳄鱼骨板出现在神木石峁,可能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交流而来的。

  此外,考古专家在后阳湾一处房址之下,发现了一件被打碎的双鋬鬲,部分人体肢骨、肋骨等散乱置于袋足之中。经鉴定系一不足周岁的婴孩。这种用炊具埋葬夭折婴孩的习俗,在当时的中国普遍存在。但骨殖上部残留的织物残片,之前从没有发现过的。织物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紧贴骨殖,经纬较为细密,上层经纬较为粗疏。经初步鉴定,这些织物原料为苎麻类纤维。

  孙周勇认为,这些织物可能说明婴孩在当时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生活在石峁的先民,或许已经掌握了比较高超的纺织技艺。(完)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骨板;鳄鱼;遗址;鼍鼓;首次发现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