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沙海深处绿色转身
2015-07-21 14:46:00 来源:经济日报
明盛染化公司是一家生产纺织行业染料中间体的化工企业,过去由于环保设备和技术不过关,每年向沙漠排放20多吨含酸废水。尽管企业也采取了一定的环保措施,将废水放入排污池与石灰拌和形成碳酸钙,再将碳酸钙埋进沙漠,但仍对沙漠有污染。
“过去工业基地靠近沙漠,自2013年开始,中卫市要求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袁波说,近两年中卫市积极帮助企业筹措资金,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在明盛染化公司占地150亩的新厂区,投资6000多万的酸性废水四效蒸发浓缩装置,通过对废水四级处理反复循环提取,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生产农药中间体“多菌灵”的宁夏瑞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二布一膜”技术工艺,解决了废水外流的问题。蓝丰精细化工公司投资1.2亿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中水回用系统,通过低温脱盐等一系列工艺,每天雾化处理2000吨废水,生化处理1000吨废水,解决了含氯化钠废水排出的隐患。
“动手术”转型
“这次沙漠排污问题被媒体曝光,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它逼迫我们痛下决心对全市工业结构进行大手术,实施‘华丽转身’。”刚上任的中卫市市长万新恒对记者说。中卫市工信局副局长雍平华介绍说,从2008年起,尽管中卫工业发展比较快,但一度走进盲目扩张的误区,铁合金、电石、电解铝等项目比重大,高能耗企业占50%以上。2011年到2013年,中卫的能源消耗一直超标,从2011年736.83万吨标煤,到2014年824.25万吨标煤,中卫始终在拖宁夏完成节能目标的后腿。
如何转身?2013年中卫市提出了工业经济“四主一化”发展的新思路,即优先发展旅游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实现新型工业化。
两年不到的光景,转型初见端倪。中卫市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1190和168兆瓦,建成并网发电容量分别达到811和940.5兆瓦;开工建设了5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站一座;备受国内瞩目的宁夏中关村科技工业园西部云基地,今年年底5万台将上线运营,2016年计划20万台上线运营;枸杞深加工特色产业已发展为6大类几十个品种,远销欧美及东南亚20几个国家和地区。
人人都是清洁工
“腾格里的环保隐患不仅仅是企业排污,还有游客乱扔垃圾。”袁波介绍说,随着沙坡头这个国家5A级景区名气渐响,腾格里沙漠游客数量每年剧增38%,人满为患也带来垃圾遍地。
为了实现旅游垃圾“零排放”,中卫市和港中旅每年投入近两个亿改造沙坡头的硬件环境。随着一个个硬性制度出台,沙坡头的经营者人人都是监察官,个个都是清洁工。旅游旺季,人们会看见景区内不仅小商贩会及时自觉地清理垃圾,就连开沙漠越野车的司机也随身携带垃圾袋,在沙漠深处见到垃圾便会及时捡回。今年“五一”和端午节期间,身着白衣、绿裤、红帽的数百名学生志愿者穿梭在人流中间,成为沙海深处的独特风景线。
中卫市还累计投入3.8亿建设22平方公里1万亩水域的腾格里湿地公园,放养沙湖生态鱼15种,珍稀候鸟136种、70万只;沙坡头义务植树及各类灌木6.4万棵,铺建草坪绿地1.2万亩、游步道800余米。大漠、湿地、绿洲、黄河,走进沙坡头的八方游客得以饱览山清水秀、浪漫沙都的自然风光。
当你骑着骆驼再次走进腾格里,望着浩瀚无际金黄色的沙丘激动不已,了解沙海深处故事的人,定能告知你这一片金黄背后中卫工业的“转身”。
[1][2]
编辑:徐芳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沙海;风电装机容量;含酸废水;酸性废水;沙坡头;企业排污;零排放;动手术;明盛
2015-06-16 21:08:00
2015-06-10 09:57:00
腾格里沙漠,雄踞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东南部,面积3.8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沙漠。清晨,赤麻鸭从伊克尔湖栖息的芦苇中飞到湖畔的高大沙丘上,享受温暖的日光浴,它们在沙丘上四处走动,留下错落有致的脚印。
2015-06-10 07:01:27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