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老兵忆日军暴行:亲人被日军砍头 头颅放进锅里(1)

2015-08-07 11:01:00 来源:北京晨报

  用过期药治好重伤员

  1942年,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经过了几年的战地历练,徐杰这个司药也成了半个军医。他还记得在襄樊附近,一个伤员的大腿被子弹贯穿,由于缺少药品,结果害上了破伤风。

  “这个伤员情况很危急,发着高烧,已经水米不进了。”徐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这个司药手里已经没有可用的药了。怎么办?不能眼看着战友就这么死去呀!

  徐杰后来找到了一些过期的抗毒素,为伤员打起了吊瓶。“谁都知道过期药不能用,但在战场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徐杰说,经过几天的治疗,这些过期药还真起到了效果,伤员慢慢恢复了。

  从1937年到1945年,徐杰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他表示,侵略者虽然残忍,却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不仅中国军人一直在战斗,而且不少老百姓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敌人。他还记得当年安徽地方上有个抗日组织叫红枪会,夜里经常暗杀落单的日本兵。第二天就把日本人的头挂在树梢上。日本人气急败坏地在街上开炮,却对这个神秘组织无计可施。

  【历史回放】

  “南京大屠杀”最早表述见于1938年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胡卓然介绍,1938年3月1日,上海和南京的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理事乔治·费奇,从南京返回美国的途中,经过广州到香港。在广州期间,乔治应广东省政府主席、平民自治会会长吴铁城的邀请,给广东“扶轮国际俱乐部”和“星期四俱乐部”的成员进行了《日本兵在南京》的演讲,向公众揭露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1938年3月16日,乔治·费奇这次在广州演讲的内容被香港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报道,而这一篇英文报道的标题为“The Rape of Nanjing”(一般翻译为《南京的暴行》)。

  当时多个媒体翻译发布了这个报道。1938年4月5日出版的第3期《世界展望》杂志上也刊登了《南华早报》这篇英文报道的译文。翻译者汪思梦根据文中的内容,创作出《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标题。

  根据已经发现的民国史料,《世界展望》刊登该文前的国内各文章,均未发现曾使用“南京大屠杀”这一提法。汪思梦创作的这一条标题,实际上是最早使用了“南京大屠杀”这个词语。

  【第70次敬礼】

  捐军毯留作抗战永久纪念

  现在,徐杰和老伴儿每月收入将近7000元,够花够用。他们出门坐公交车和逛公园都用“老年证”,不必花一分钱。徐杰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很满足。

  在老伴儿看来,徐杰的老兵身份是一家人的荣誉。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杀敌,但他的青春年华就是在抗日烽火中度过的。他为许许多多抗日将士服务,尽到了一名白衣战士的职责。

[1][2][3][4][5]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徐杰,1941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1950年,日军暴行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