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放开二孩:要解决“能生” 还要解决“敢生”问题

2015-11-12 11:08:00 来源:广州日报

  “放开二孩”正式出台已有十多天,当整个社会从最初的兴奋热烈慢慢走进冷静的思考,更多深层次问题在“生不生”的各种权衡和纠结中被触及。在国家卫计委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提出,需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同时要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产假、陪产假的调整完善作为一个舆论热点,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折射出了“放开二孩”政策在个人生活中的实现焦虑。在解决了“能不能生”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要应对和解决“想不想生”和“敢不敢生”的问题。

  “放开二孩”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政策突破感是显而易见的。从政策制定的层面看,全面放开二孩是为了应对老龄化的冲击,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从个人的角度说,则与经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成本和压力密切相关,选择的自由还得受到不少外在条件的限制,未必是“听从内心的召唤”那么简单。如果说“放开二孩”是打开了一道大的闸门,类似于产假、陪产假的问题就是一个个小坎,看起来不宏大、冲击力不猛烈,但却是实实在在横亘在很多人的面前,影响到生育意愿的抉择。

  产假、陪产假是一个在明处的权利,就业性别歧视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人人皆知。这不是一个“放开二孩”后出现的新情况,而是一个老问题在新的人口政策出台后更加明显地显现了出来,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和担忧。这种压力和担忧不是没有来由,生一个孩子产假、陪产假的落实都尚不稳固,怎能寄望每个二孩父母能够安安稳稳、毫无顾虑地得到更多的休假?

  就业歧视在当下都还挥之不去,若隐若现,谁能保证未来的招聘中不会对女性更加苛刻、更加“谨慎”?

  不单单是产假、陪产假和就业歧视的问题,从现在的讨论来看,很多家庭其实还要闯过更多的关口。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产假、陪产假问题对于一个女性、一个家庭的影响,看到可能加重的就业歧视对一个二孩妈妈的现实困境,我们就当意识到:“放开二孩”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不能指望政策能够自动生效。要避免二孩政策遇冷,相关政策和福利的跟进,不仅细致复杂而且任重道远。

  人口政策的调整,牵涉的是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是一项极具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政策。随之而来的,既会有表层的反应,也会深层次的变化,有些是社会已有预期,有些可能还会逐渐显现。在“放开二孩”实施的过程中,不单单只着眼于人口问题本身,而是让无数家庭养育二孩的成本进入到政策的视野,让相关的权利保障得到更加迅速、更加坚决的调整,让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切实的变化,才能构筑起充实的“获得感”。(李琼)

编辑:徐芳

关键词:产假;就业歧视;女性就业;就业性别歧视;权利保障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卫计委:积极调整完善生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

将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保障力度,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5-11-10 11:00:39

世界各国是怎么“催生”的?

在俄罗斯当地,生育子女多的妇女会被人们称为“英雄母亲”,不仅放产假3年,而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俄罗斯近些年的生育鼓励政策,不仅让俄罗斯的生育率从1999年的1.16回升到2012年的1.6,走出了“低生育率陷阱”,俄罗斯的出生率更是提高了30%。

2015-11-02 08:50:00

卫计委回应个别地方提前放开两孩:不得“抢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全面两孩”的实施,需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

2015-11-02 05:3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