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遗骸头部存有牙齿 DNA检测或解死亡之谜(图)
2016-04-17 22:48:00 来源:中国江西网
先封海昏侯国再设海昏县?
究竟是先有海昏侯国还是先有海昏县?“海昏”名号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话题昨天引发了诸多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会长王子今表示,关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立海昏县”的说法,目前没有找到任何明确的史料记载。在刘贺被封为海昏侯之前,也没有看到“海昏”作为区域名、聚落名出现的迹象。
根据《汉书》卷二八《地理志》提供的“元始二年”户口数显示,豫章郡18个县平均户数只有3747户,海昏县排14位,此时距离海昏侯刘贺得“食邑四千户”已经65年,而豫章郡在两汉时期是户口增长较为迅速的地方,可以推知在元康三年,即使当时已经有海昏县,其户口应当是达不到“四千户”数额的。“也就是说,海昏侯刘贺得封时,不可能有承载‘四千户’人口的海昏县或规模更小的以‘海昏’为名的乡邑等聚落形式存在。”
王子今认为,海昏侯国成立,应是“海昏”名号第一次出现,此后豫章郡沿用该名号才有了海昏县。这也可以破除“古之封侯,未有非地名者”的成见。
“海昏”名号是对刘贺的指斥?
而关于“海昏”的来历,此前最多的一种说法是,“海”在古汉语中的意义是“湖”,如北京的北海、后海,至今云南、西藏等地还把“湖”称为“海”。至于“昏”字,本义是黄昏,表示太阳下山的方向“西方”。因此,把“海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湖西”,或者说“鄱阳湖的西面”。
但是在昨天的研讨会上,王子今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刘贺名号之“海昏”,或可读作“晦昏”。“海”“晦”通假,战国秦汉文献多见,“晦”有“黑如晦”或“晦浊”的辞意;“昏”字很可能与霍光指斥“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如此理解,则‘海昏’名号对刘贺道德水准、行为风格和执政表现的全面否定,都是明确的。”
文/曹琪 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 廖济堂 图/江南都市报记者许南平
编辑:吴海波
关键词:刘贺;DNA检测;牙齿;豫章郡;屏风;头部;食邑;下;上;中
刘贺遗骸头部存牙齿 DNA检测或解死亡之谜(图),记者从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清理内棺时发现刘贺遗骸头部存有大部分牙齿,如果进行DNA检测,或能揭开刘贺死亡之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鸿表示,最新的孔子屏风影像中有清晰完整的文字:“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此记载与《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完全吻合。
2016-04-17 21:20:00
揭秘刘贺墓内棺清理:半米高内棺成“薄片”,海昏侯墓内棺中发现有“刘贺”二字的玉印成为最直接揭示墓主身份的实物证明。但记者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获悉,刘贺内棺虽已被打开,但内棺被压“扁”,提取工作遭遇难题。
2016-03-20 05:23:00
海昏侯墓内漆器明码标价 发现神秘药剂五禁汤,西汉海昏侯墓内文物艺术历史价值极高 第1页 :漆器伴随刘贺数十年 一件盘盏类漆器上刻有“医工五禁汤”五字。西汉海昏侯墓内文物艺术历史价值极高 第2页 :刘贺可能半身不遂 资料图: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漆器。
2016-03-08 12:4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