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国内滚动

央广网

《慈善法》精神践行者扶刚

2016-08-03 11:28:00 来源:央广网

  一、为众人谋福址 将忙碌付华年

  此后,在几次慈善公益活动中均与扶刚先生多有交集,让我叹服的是他充沛无比的精力和超越常人的忙碌。更是彰显扶刚先生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无比热忱,每周至少有一起他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贫寒人家里处处留下了他和他爱心团队的辛勤足迹。

  偶有几次参与他组织的工作聚会,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通常是下午三四点钟依约相聚。他依然背着是那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黄绿色单肩包,沉沉的包里满满都是各种材料。众人或欣喜、或焦急地聚拢在他周边,或有问题请教、或有喜讯汇报、或有困难求助。他先耐心地倾听,若遇重点事件就拿出纸本记下,有条不紊逐个安排,不拘事件大小,凡他能力可做之事,都热心安排和帮助。现场能承办的他就当场办理,需他人协助解决的他也当即电话联系。并相互交待好处理方法和运作事宜,嘱咐办好后短信通知他一下即可。如事件繁复,一时难以解决,他则当即安排下一次会面的人员、地点、时间来办理。对于团队里办事拖泥带水之人,焦急的他就毫不客气:“抓时间、重效率是我们办事的风格,我们没时间搞虚的,不允许说空话误导人,不允许说假话欺骗人,更不允许敷衍应付!”。对于三五次的拖沓和不负责任的参与者,经教育不改,他则果断地对此人敬而远之,以保护大家的共同效率和整体利益。

  一旦投入工作状态,他每句话都与工作有关。哪怕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或是在饭桌上,他都在布置处理大家所请托的各种事件,确保桩桩件件落实到位。这样几次参与他组织的聚会过后,让我这个惯常懒散的人也渐改了工作的慢节奏。但对于他极其紧凑和忙碌的工作状态,如我等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作为老乡,曾多次疑惑问他:“人哪能这样忙?”

  “能办的事必须现在抓紧落实,没有马上只有现在。因为明天的我会和今天一样忙!”。问过多遍,他便简单地应一声,又自己忙开了。与他相熟的朋友解释道:“扶刚先生人太实在,办事特讲效率。”

  在这个圈子里,我只是会些闲散文字,每遇一些单位和朋友需要文字上的整理和宣传,扶刚先生便邀我参与。通常一个星期有一次碰面,他便集中地把十多份工作悉数交付,我则抽出时间与对方联系会面并组织材料。工作在相互信任间有条不紊地往前进行,这种模式也是扶刚先生最为推行的。他将手中的资源和需求统一调配,大家各自发挥特长,帮助别人便是成长自己。

  曾有一次在忙碌中忽然意识到,扶刚先生似乎有十多天没与大家联系了,有朋友说他出差福建了。那次扶刚先生从福建一回京,我接到电话赶去时,却是早已聚集了10多人了。风尘仆仆的扶刚先生依然如往常一样繁忙,一直干练利落的他稍显疲惫,行李箱无助地窝在墙角。

  紧凑有序、雷厉风行虽是扶刚先生惯常的作风,但也偶有例外。记得那是云南的一个困难家庭,夫妇俩所生育的两个女儿都患了一种罕见的病症,原本发育正常的孩子在六七岁时莫名其妙地开始了逆生长,渐渐退回到了幼儿时代,10多岁的孩子抱在怀里如同婴儿,智力、语言都日渐退化。为治怪病,家中一贫如洗,慕扶刚先生之名前来求助,原本打算正常处理诸多事务的扶刚先生见此情景,便停止了手头诸多工作安排。组织大家无论是谁,此次工作全部围绕两名孩子进行,大家责无旁贷。只为一件事情忙碌,他痛惜地抱抱两个孩子,沉默地思索了一下,就安排摄像和我等进行详细了解,一方面将孩子的情况如实地以影像资料记录下来,安排我们几个媒体朋友以最短的时间发出稿件和倡议书。以期国内医疗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帮助,随后他也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的相关病情上报国际医疗组织寻求援助,期待能尽早找到病因,给予有效治疗支援。他痛惜孩子、安慰患者父母,那一腔诚挚热心让所有人很是感动。

  有人介绍说,象这样的事扶刚先生这些年经常做。每遇困难家庭求助,扶刚先生都是义不容辞、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心中唯有众人、从无自我,其善行义举让大家对他敬佩有加!也影响和感染了团队中的更多人,大家都随他自愿加入慈善公益活动中来。

  “热爱公益、乐善好施、成就他人、利益社会”,是扶刚先生为人处世的主旨。他以一颗爱心,对众人一视同仁,无有高低,不偏不袒。再加上他骨子里执着的忘我精神和正直热情,无需任何言语便能影响和感染大家。尤其让大家感到舒悦的是:在扶刚先生眼中,大家都有诸多优点和独特的才干。在他的信任中,不拘你曾多么颓废和落魄,面对多大的困境和失望,都能从他那儿汲取正能量。

  他外出参加的活动大抵与慈善公益等活动有关。只是与很多单一活动不同的是,在这些活动中,他都十分真挚地将“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融入具体活动仪程中。这是他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本性自然流露。

  二、以奉献为己任 览千卷心同修

  参与过扶刚先生组织的几次活动后,更是震撼他学识的渊博。多种学科涉猎极广,他具有哲学的高度。不仅谙熟儒、佛、道、基督等各宗教学派。还对农业、多种管理学科甚至新闻传播学也独有专长。每遇活动,他所撰写的稿件都是当天刊载,洋洋洒洒数千字,让我等心服口服、望尘莫及。他与大师谈传统文化的学问,更让我辈肃然起敬。真可谓“才华横溢高八斗、学贯中西通古今”。

  “必须要学习,因为学习能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能量和更高的才识!我从没有空闲时间,不是工作就是学习,这么多年,读书学习充电我从不懈怠!”。他说从毕业后分到镇政府工作,他就开始了学习之旅。最初在农村,就针对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2001年辞职到北京后,更加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第一站就是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专业进修,包括他哲学的深修。当然,学习的同时,他也得维持生计,只是他的思想与常人不同,虽为生计打算,他却身体力行。从亲自体验外来民工所干的多个工种干起,当过建筑工人、摆过地摊、卖过报纸、做过钟点工、开过小卖部,民工的艰辛和诸多生存状况他亲身感受体味并深为震撼。他就开始思索为农民和农民工多做实事。被《中国改革报》聘为记者后,他为农民工义务提供维权知识和咨询服务。其间,他帮助了许多被侵权的农民工。对于农民工的义务维权服务他一直开展至今。收到的感谢信与锦旗也很多。

  进京打拼的10多年中,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从未放弃的就是学习。2008年,他报考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在职研究生被录取;2009年9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研修管理哲学和儒、道、佛等中国传统文化。周末往返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内知名学府,向教授导师求学讨教。几番苦心终结硕果,通过学习,他精通了多科知识,透彻分析实事,领导、管理能力稳步提高。曾先后参与主编并出版了《现代领导智谋全书》、《领导党务通》、《领导政务通》、《孙子兵法》、《四库全书》、《周易新解》和《中国非公组织党建年鉴》等大型书籍均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受到海内外读者热情欢迎。同时,扶刚先生还参与了诸多文化项目,如《中国新农村建设先进人物年鉴》、《党建通讯》、《三农通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选》系列丛书和中华佛学、廉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传播服务。

  多年的勤奋和不倦学习,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扶刚先生慧智豁达、学养深厚,也使得他在工作之中游刃有余,深得人心。

  积10余年之心力,帮助众人,为大家共谋福益。而他本人却是安享清贫,从来简朴如初,不求显达。他虽没有为自己创造出的经济财富,却纵横人生几十载,荣辱不惊寻常事,本亦幸福。远播大爱,无愧师长,无愧朋友,无愧组织,回报恩人,感谢贵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带头践行“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雷锋情怀,扶刚正在毫不疲倦地辛勤努力着。

[1][2]

编辑:王文伟

关键词:慈善法;践行;精神;扶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李本公:《慈善法》对慈善组织既是约束又是保护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规范我国慈善事业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法治的时代。

2016-04-05 19:35:00

张凌霄:解读《慈善法》十大亮点

3月24日上午,由新华网公益频道与新华善举基金联合打造的大型多媒体互动公益栏目“公益中国九人行”第三期开播,主题是“慈善法解读大型互动对话”。 第九,《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受益人、捐赠者以及志愿者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对税收等进行了相关的约定。

2016-03-29 16:12:07

徐启智:《慈善法》的规定和世界是接轨的

3月24日上午,由新华网公益频道与新华善举基金联合打造的大型多媒体互动公益栏目“公益中国九人行”第三期开播,主题是“慈善法解读大型互动对话”。台湾的知名学者徐启智就其他国家和地区慈善法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2016-03-28 18:50:28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